青岛电子学校是公办还是民办学校(青岛电影学院公办还是民办)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郝春梅 孙雅琴 刘金震
每年市两会期间,来自青岛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都在为青岛的发展建言献策,教育行业的代表和委员们顶起了青岛两会之教育的一片天。他们的建议和提案因为来自一线,来自教育,更加符合教育实际,更显真知灼见,他们为教育发声,并将切实助力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代表王先军:
适度增加中小学
教师编制总量
作为市人大代表、青岛二中校长,王先军心系中小学教师编制问题。在2022年青岛市“两会”到来之际,他提出,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良好的师生比例结构才能保持学校功能的持续、高效运行。“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王先军建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适度增加教师编制数量,完善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及特殊人才的引进和管理,提升青岛教育人才储备竞争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王先军建议,盘活事业单位编制存量,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教育一线合理倾斜,优先满足教育需求。“建议尽快掌握中小学学生变化情况及实有人数等信息,对中小学教师编制数、实有人数、空编数以及拟调整教师编制数进行细致摸底、综合研判,在编制总量框架内,盘活空编存量,重点优先满足一线教师顺利入编,利用三至五年时间基本解决青岛市中小学教师编制短缺问题,全面统筹教育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
王先军建议,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提高中小学师生比,适当增加教师编制总量。应充分考虑城市化发展、在校生规模变化、中小学课程改革、高考改革、“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等诸多因素,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实施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调整,优先保证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正常增长。对青岛市现有中小学校编制核定口径进行调整,从按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调整为按一线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教辅人员按教师核编总数一定比例的标准进行核定,提高中小学师生比,适当增加教师编制总量。
市政协委员崔西展:
推动具有青岛特色的
现代职教高质量发展
作为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关注并致力于职业教育发展。在2022年青岛市“两会”期间,他再次提交一份围绕职教的提案。崔西展认为,随着青岛产业水平快速提升,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迫在眉睫,要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全面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青岛的职业教育呼唤“关键改革”,崔西展认为,青岛应立足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切实增强区域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青岛特色现代职教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应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全面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使“职教高考”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打造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工作闭环;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乡村全面振兴、新旧动能转换、经略海洋等重大战略工程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主动服务“一带一路”、上合经贸示范区、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发挥政府、学校、市场三大主体作用,统筹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的总目标,从而使职业教育增强吸引力、提升软实力、提高硬实力、扩大影响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代表李蛟龙:
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
同等待遇盼全面落实
今年两会,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华青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蛟龙将目光聚焦在民办教师的待遇问题上。他建议:全面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和公办教师同等待遇,助推青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李蛟龙表示,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是,长久以来,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一直存在“同工不同待遇”的问题,无论在社会地位还是养老待遇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造成民办学校教师缺乏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办教育的发展。
李蛟龙说,经调研,市属民办学校于2017年1月起为教师缴纳职业年金,按照工资的12%标准执行(学校承担8%,个人承担4%),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学校进行补助。此举使民办教师退休待遇得到切实提高,让老师们可以心无旁骛做教研,让学校可以更专注于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业负担。2019年,崂山区、西海岸新区也陆续开始试点,惠及面进一步拓展。据了解,目前已有多位退休教师享受到新政红利,养老待遇明显提高,但其他区市一直未能得到推行。
鉴于此,李蛟龙提出,在青岛各区市全面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依法治教的直接推动者和具体实践者,切实解决广大民办学校教师的合理诉求,才能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潜心教书、静心育人。”李蛟龙建议,由各区市分管领导牵头,组建工作专班,教育和人社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有关部门在积极推进政策落地的同时,也要做好一系列后续工作的预判和细化,形成完整的工作闭环,以“真严细实快”的要求,让好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市政协委员许帅: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2022年青岛市“两会”期间,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三中副校长许帅带来的《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议》的提案颇受关注。
许帅表示,近年来,本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在文化、教育、宣传等部门的大力努力下,居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青岛的文化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他表示,经济发展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和后盾。随着社会发展,市民对文化建设有了更高的需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也给本市文化建设、社会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将关系到青岛持续、长期发展,基层文化建设在此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由此,许帅建议:本着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眼光,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本市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合理布局、体现特色的原则加强窗口区域、主要干道、新建小区的相应文化设施的建设,加大对老旧小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和改造力度。大力营造具有青岛鲜明特色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建议政府增加社区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同时,社区还要充分利用好本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优势和辖区内各类人才的作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确定一定数量的村镇和社区,作为文化建设的示范村镇和示范小区,加大宣传和推广,发挥其模范、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带动相邻社区的文化建设,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