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卫校医院(宜昌卫校详情介绍)
让老旧小区与城市共发展,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既要满足市民对‘家’的向往,又要提升城市形象。
老旧小区改造 改出美好新生活
干净、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不仅关系着百姓生活质量,也关乎城市的形象。眼下,宜昌高新区最大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东山花园改造工程正抓紧实施,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旧改千桩事 全靠人心齐
——白龙岗小区“旧貌换新颜”

小区主道路改造后的景象
建成于1999年的白龙岗小区,是宜昌中心城区的老小区之一,共有8栋楼,600多户居民。违建多,绿地被侵占,停车位不足,楼道电线乱牵乱挂像蜘蛛网,这些老旧小区的通病,它都有。除了这些,影响小区居民的烦心事还有不少。经过了两年多的改造,白龙岗小区终于“旧貌换新颜”了,社区干部是怎么破解这一个个横亘在旧改面前的“拦路虎”?连日来,晚报记者走访了西陵区住建局旧改专班负责人和社区干部、居民,听听他们怎么说。
提起小区过去的样子,居民们满肚子的话想说。住在临街单元楼的郑奶奶说,“小区化粪池和下水道老是堵塞,一下雨,污水就流得到处都是,道路也很陡,老年人出门很不方便。”
当居民们得知白龙岗小区要被纳入旧改时,满心期盼小区能有大变化。可真到开始征集改造方案时,难题简直就像大山,一个个压到了社区干部和参与旧改的党员居民代表们的头上。
比如水压不足是该小区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谁都不愿意水泵房放在自己楼栋附近。要扩宽路面,就要拆除违建,可谁愿意牺牲“小家”利益去维护公共利益?难题总要一个个去解决,党员居民代表和旧改专班决定,要把白龙岗小区作为西陵区老旧小区改造的代表,作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支点。经过多番征求意见和讨论,业委会决定将原来的物业办公用房拆改成水泵房。小区二次供水验收通过,困扰了高层住户好久的生活难题,终于解决了。
小区排水不畅,改造单位发现,主要是由于居民楼底的餐饮门面,油污多,经常发生堵塞。为了解决临街门面的油污问题,大家分工协作,一家家上门做餐饮商户工作,设置隔油池,防止油污堵塞污水管、化粪池。
在小区改造过程中,居民反映堡坎施工有隐患,在小区微信群里发了个消息。业委会主任王海军看到后,立即赶到现场,跟施工方协商整改。整改现场的照片发到了群里,大家都伸出了大拇指点赞。旧改专班的付出,居民们看在了眼里,支持的声音多了起来,纷纷出谋划策。居民们说,“小区改造不是面子工程,是真正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这让我们很感动。”
随着小区改造的推进,小区的面貌也在悄悄改变。翻修一新的沥青路,花草葱茏的绿化带,工整清爽的泊车位,老人们聚在休闲椅子上晒太阳。除了基础设施的改造,旧改专班还特地给白龙岗小区加入了智慧社区建设元素。小区入口和单元楼安装了智能门禁、人脸识别系统。装上了防高空抛物的监控摄像头,有了应急广播。
“以前是政府干,群众看;施工方干,居民看,规划、建设、施工、居民各方之间都很割裂。通过业委会 人本化改造,各方的隔膜被融化了,改造效果满意度高;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商量着办,自己的事自己盯着管,充分参与,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区住建局负责人说。
斜坡通道装扶手、路面铺设防滑道 卫校小区:
从“老破旧”到适老化小区标杆

小区主通道铺设防滑道、加装扶手。记者刘远新 摄
“哪儿也不如自家好啊,我刚换了窗帘,买了空调,要主动与小区的新环境相匹配。”10月18日下午,城区云集路卫校小区,3号楼居民李长安乐呵呵地说,他刚从广州走亲访友回来,看到小区环境大变样,非常赏心悦目,决定居家养老。
卫校小区是原宜昌卫校的宿舍区,小区建于1999年,4栋7个单元,共有126户、400多人,大多是学校离退休职工。前些年,这里因多年来无人管理,乱搭乱建、排水不畅、停车无序、架空线混乱、照明缺失,一派“老破旧”景象。
今年年初,西陵区将卫校小区改造纳入全市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通过埋设雨污水管道、弱电下地、道路黑化、划设停车位、布设路灯、设置视频监控、规整绿化及室外设施等措施,极大的改善了小区环境。
记者在小区看到,明黄色的门头、橘色的通道围栏扶手、平整的刷黑路面,将小区装扮得干净雅致。小区门房后,一个木质结构的休闲连廊坐落一侧,绿顶红柱古色古香,尤其引人注目。
“这里原是居民堆放杂物的地方,通过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改造新建休闲连廊,现在成了小区居民的公共‘客厅’,成为‘老伙计’休息交流的好去处。”71岁的小区业委会主任汪昌清说。
由于小区地势低洼,入口是个斜坡,过去遇到雨天,雨水倒灌进来经常导致小区被淹。改造中,通过雨污分流改造小区下水道,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小区还将围墙外移,拓宽了原来过窄的主通道,实现了人车分流。
“经过现场测量、多次调整,最终将扶手的设计高度确定为80厘米。”小区施工方负责人马乾坤说,考虑到小区老年人较多,斜坡通道靠墙一侧加装了近40米长的扶手,路面铺设了防滑道,方便老年居民安全出行。
改造后的卫校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小区业委会聘请了专业物业公司,利用一楼的架空层,设置了幸福食堂、活动室、日间照料中心等,使老旧小区改造与社区养老有机结合,将小区建成老卫校退休职工的幸福家园。
西陵区住建局工作人员胡雪莲介绍,卫校小区改造中,坚持“居民得实惠、小区得品质、城市得发展”的改造目标,充分吸纳居民的改造意见,探索“业委会 ”人本化改造模式,努力将卫校小区改造成为居民心目中想象的模样,打造成全市适老化小区标杆。
老旧小区改造中,不仅改善小区建筑外观,提升居民舒适度,更通过挖掘潜在空间,优化停车位供给结构,提升小区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何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