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推动日照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2021年日照市教育工作会议)
记者 徐艳
10月14日,日照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日照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颖介绍日照教育发展相关情况。日照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海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潘明福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日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日照市教育系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努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着力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坚持高等教育扩大规模和内涵发展并举,实现了各类教育跨越式发展。日照市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确定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市。基础教育满意度稳居全省前列。
一、学前教育发展情况
(一)创新模式,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市级统筹、以县为主、县乡两级共管和政府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工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日照市创新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体制,落实乡镇中心幼儿园独立法人地位,由乡镇中心幼儿园对辖区内所有幼儿园实行统一规划建设、教师管理、经费管理、设施设备配置、保教管理等“五统一”管理,形成了镇域集团办园、一体统一管理的格局,激发了学前教育发展活力,幼儿园布局得以优化,办园条件全面改善,教师素质普遍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整体提高。
(二)加强建设,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力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十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投资近20亿元,新建、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600所(次),新增普惠性学位10万余个。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2%,公办率达到60%,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满足了老百姓在家门口的入园愿望。探索走出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的“日照模式”。全市有80所小区配套园办成了普惠性幼儿园,全市小区配套园整治完成率达100%,新增普惠性学位2万余个,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规范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制定《日照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财政扶持管理实施办法》,给予房租补助、生均财政补助,支持普惠性民办园降低收费标准,提升办园质量。十年来,共扶持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09所,全市普惠性民办园占民办园总数的比例达到55%以上。
(三)核定编制,教师队伍全面加强。完成了公办园机构和教师编制核定工作。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独立机构23个,核定幼儿教师编制276个、人员控制总量6664个。将幼儿园新进教师纳入公开招考,每年招考数量不低于本辖区年度招考教师总数的15%。2022年全市在编教职工总数2207人,比2012年的616人增加了1591人。专任教师(含园长)持证上岗率达到79%,比2012年的41%提高了38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84%,比2012年的42%提高了42个百分点。
(四)实验引领,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不断提升。日照市先后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学习故事”实验区和省级游戏活动实验区,创新了乡土资源课程开发机制,有效提高了幼儿园保教质量,探索出市域幼儿园保教质量均衡优质发展的机制,全市学前教育质量实现质的飞跃。2012年全市省级示范幼儿园仅有22所,2022年已增至108所,每个区县均建成2-3所省级实验幼儿园,每个乡镇(街道)建成至少1处达到省级示范园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社区都建成至少1所达到省定办园标准的公办性质幼儿园,全市幼儿园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从“无园上”到“上好园”的转变。工作经验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特等奖。
二、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一)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在乡镇设立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并列事业法人,在主城区建立完善分级办学、分段管理的办学体制,在高中实施强科培优行动,推进特色高中和学科基地建设,实现特色多样发展。不断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主城区教育集团已增加到7个,涵盖中小学校19所、学生近4万人;实施农村强镇筑基工程,以9个省、市试点镇为引领,带动乡村学校办学质量共同提高;全市54所城镇优质学校对口帮扶107所农村薄弱学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持续扩增资源,促进办学条件提升。科学制定10年中小学布局规划,先后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等,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142所(次),城乡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全部“清零”。日照市全面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验收,成为全省第二个整建制、一次性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的市。
(三)兜住民生底线,推动教育公平发展。推进阳光招生,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招生“一网通办、零证明、零跑腿”,经验做法被全省推广。落实控辍保学责任,“一县一案”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依法保证家庭困难学生、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完整、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将优质高中招生计划的65%作为指标生分配到初中学校,彰显教育公平。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全市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74%。投资6700万元建设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视障两类残疾儿童全部集中到市里就读。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98个,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保障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受教育权益,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机制,近年来日照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一直保持在100%。
(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环境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不断完善,德育综合改革成效显著。积极推进建设日照教育云平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专项行动,日照市高考本科上线率和录取万人比一直稳居全省前列。实施强身健体行动,将中考体育分值逐步提高,督促学生在校内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将音乐和美术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劳动教育,扩建提升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3处、联建共建研学教育基地70余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开设心理课程,建设心理咨询室311处,创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7所、市级68所。设立“帮帮”心理援助热线,开设“帮帮心语”栏目,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开通心理援助热线13条,遴选167名心理教师轮流值守,疏导学生心理困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紧盯关键环节,抓实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健全作业管理机制,落实作业总量统筹和公示制度,提升作业设计质量。落实五项保障,高质量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全市中小学生参与率达98.27%,家长满意率达99%以上,日照市的做法被中央领导同志作出批示,教育部发文推广。压减校外培训机构。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5.71%。在全省率先出台校外培训机构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实现对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管理,做法被教育部《“双减”改革每日快报》刊发。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集中开展“百校晒减负,家社共监督”活动,主动接受社会和家长监督。
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一)完善供给,职业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强化内涵发展,筑牢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目前,全市共有职业院校15所,在校生9.3万人,相比十年前增长了45%;2021年,中高职教育经费支出分别是8.41亿元、10.06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3.58倍、3.05倍。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新建1所高职院校,全市现有高职专科在校生5.1万人,比2012年增长近60%;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从无到有,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之一,实现日照市高职教育历史性新突破。职校学生求学通道不断畅通,十年来,中职专科“3 2”、中职本科“3 4”、高职本科“3 2”等贯通培养试点专业达62个,通过贯通培养升入本专科学校就读学生超过5万人,其中2022年中职专科“三二连读”招生计划5370人,是2012年的2.2倍。通过职教高考、专升本升入本科人数逐年增多,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的发展力十足。
(二)提质培优,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以项目创建为总抓手,不断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日照市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创建国家“双高计划”高职校1所、国家中职示范校2所、省优质高职校2所、省中职示范校5所、省规范化中职校6所、省高水平中职校3所。成功争创省级品牌专业22个,省高水平高职专业群6个,12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3个专业为省中职教育特色化专业,实现“校校有特色”。建立教学能力大赛制度,全市“双师型”教师比例由2012年的不到30%提高到80%。在省技能大赛中,日照市中职学校团体总分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3名,高职院校获奖总量名列前茅;全国大赛中,日照市代表山东参赛全部摘金夺银,其中今年国赛中,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一举夺得3枚金牌,实现历史性突破。
(三)双向赋能,产教融合持续走深走实。持续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和突出办学优势,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以专业为纽带,组建了16个市级职业教育集团,与218个行业、企业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组建了8个市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市中职专业建设。日照市职业院校与海尔、长城等近180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组建“冠名班”“订单班”等50余个,培养专业技术工人3000余名。落实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吸引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全市已建设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12个、专业4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65个,拉动社会投资3.37亿元,有效激发了学校办学活力。建设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已培训学生1万余人。
(四)聚焦中心,服务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现有中职专业点113个、高职专业点187个,与产业需求基本实现了有效对接。每年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3万余名。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年均社会培训量超过5.3万余人次,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的办学格局基本形成。2019年以来日照市高职扩招2500余人,帮助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实现了大学梦,发挥了职业教育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作用。服务“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3所院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乡村振兴示范校”,4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开设有关专业或项目。
四、高等教育发展情况
(一)高等教育跨越发展。截至2022年9月,日照市有高校8所,教职工5209人,其中专任教师4087人;在校生8.9万余人,其中硕士以上研究生2000余人。学科专业建设持续加强。2012年驻日照高校开设本科专业63个、专科专业100个;2022年,驻日照高校设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一级学科3个、硕士一级学科14个、硕士二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0个、本科专业78个、专科(高职)专业215个,形成了普通本科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民办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结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学科专业体系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日照高等教育面貌。
(二)服务能力持续优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驻日照高校发展,成立推进大学和城市融合发展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调整理顺高校管理服务体制,实行驻日照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列席全市重要会议制度,为市教育局设立高等教育科,调整市委教育工委高校党建服务中心规格,加快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共筑、学科共建、人才共用、创新共融”的校地协同发展新格局,促进“城市 大学”共同体融合发展。累计投资3.7亿余元,对大学科技园6个学生生活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大学科技园学生生活区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三)“城市 大学”融合发展。2021年9月25日,省教育厅与日照市签署共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推动产教城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市委、市政府将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曲阜师范大学与日照市政府签订校地融合发展合作协议,与日照市东港区政府签署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共建曲阜师范大学日照第一附属小学。市政府与济宁医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附属医院和司法鉴定分中心、公共卫生研究院、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推动校企项目合作,会同各高校成立日照市科技合作促进会,采用“企业出题、高校破题、政府助题”模式,利用高校资源优势解决市内企业技术难题,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服务城市功能显著提升。近10年来,驻日照高校培养毕业生23万余人,其中有6万余人留在日照就业创业,持续改善了日照市投资环境,优化了城市人口结构,丰富了城市人文内涵,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大学已经成为日照城市发展的一部分,成为支撑日照发展的重要人才库、科技源,成为日照城市活力、城市魅力、城市实力和城市动力的重要标志,为日照发展增添了新的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刘楠”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