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一中官网(铜仁一中)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相对落后地区,人才从来都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资源。近年来,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充分借助平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借助政策,引进人才助推发展;借助资源,帮助人才快速成长;借助制度,促进人才良性发展,这些都为学校的高质量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全国教育系统199人,贵州省2人,铜仁一中就有1人,我们学校也有国家级教育专家!”走在路边,部分学生闲谈道。
同学们口中的“专家”,就是中组部、教育部“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管专家、贵州省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代泽斌老师。
1996年,学校的一纸调函,代泽斌老师带着满心的教育理想走进铜仁一中。问及原因,他坦率地说:“来到铜仁一中,一是被学校厚重的发展历史和教育传统所吸引,二是被当时校领导的诚意所感动。来到铜仁一中后,从一线教师步步成长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得益于铜仁一中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借助学校的发展平台,个人专业发展得到了极大提升!”
代泽斌老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在铜仁一中已经不是一个特例。2014年以来,新增引进硕士研究生87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正高级教师14人,特级教师12人,高级教师140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学名师81人,有中组部,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管专家1人,市管专家2人——在贵州省高中学校中,这也是一组亮眼的数字。
完善制度,重视招才引才评才工作
代泽斌老师的专业成长,归结于学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推出的一系列引才措施,把工作重心落在了人才专业发展和政策落实上。
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铜仁一中人才管理办法》,优化制度环境和培养机制,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目前,学校利用人才优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一方面,不断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在人才评价环节,学校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杜绝“唯成绩论”“唯论文论”“唯资历论”等问题。不断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了《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职工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突出教研组对教师评价的主体地位,建立由日常教学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和自我评价体系,使人才评价工作更加规范、更加合理、更有成效。
放宽人才引进条件、优化人才考核机制,铜仁第一中学在打造人才工作“扁平化”体系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学校已先后引进87名各大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高层次人才纷纷前来任教。因为高层次人才的来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也凸显更大活力和更高的水平。
搭建平台,人才数量质量双向提升
“在进入铜仁一中以前,我就听说铜仁一中名师荟萃,高手如云,平台很多,措施得力。”2020年新晋贵州省化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同时也是学校目前最年轻的正高级教师谢海龙坐在学校会议室里这样说道。
“优势学科建设”计划是铜仁一中加强人才工作和教研组建设的重要举措。从2019年起,铜仁一中推出优势学科建设计划,聚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这一核心工作,加强各学科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形成人才良性发展格局。
学校实施“1369”工程,“1”指的是一年站稳讲台,“3”指的是三年过教材关、教学关和试题关,“6”指的是6年成为教学能手,“9”年成为教学骨干或名师,对青年教师提出明确的发展要求,提供清晰的发展路径。目前,学校拥有高级教师140人,教学能力突出,教学成果显著,师生反响良好。学校本科率(一本率75%左右)基本保持在97%以上为高校输送了大量人才
在人才结构方面,逐渐形成了“老中青新”四代人才架构。人才结构合理,学校内人才“传帮带”作用发挥显著。
如今,铜仁一中的“优势学科建设”计划和“1369”工程已成为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

依托平台培养人才,搭建平台促进人才成长,铜仁一中促进人才发展的措施强而有力。学校依托贵州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坊(1个),贵州省名校长工作室(1各个),贵州省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化学名师工作室(各1个),铜仁市名师工作室(2个),学校充分借助这些平台,开展各级各类基础教育课题研究、教研组交流活动、观摩课、交流课、同课异构、同课优构,以科研和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做好服务,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下发展好
“铜仁,一个五线城市,远离大都市,经济发展落后,这里没有北上广深的繁华,能留下来的都是想干事业的!”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陈小明说,要为人才营造一种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软环境,让人才乐在其中,做到“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2013年,语文组教师周哲光带着女友王娜(现已结婚)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来到铜仁一中工作。他们的亲人都在陕西,北方的一些学校也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可他们还是决定在铜仁一中任教。
“我最看重的是这里的严谨的教学氛围和良好的办学传统,这里是干事业的地方!”周哲光朴实地说。
进入铜仁一中工作以来,周哲光老师先后获铜仁市和贵州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019年,所带班级高考平均分600分以上,有3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20余名同学考入国内双一流院校,发表学术论文和主持市级课题多项,已成长为学校较为年轻的高级教师,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突出。
像周哲光这样因为学校软环境选择留在铜仁一中并快速发展的人才还有很多。地理组刘粤湘,也学校最年轻的高级教师,获得过“国家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虽然很多高校想挖他,但他还是选择留在了铜仁一中。对此他强调说,铜仁一中尊重人才,为人才提供了干事业的一切便利条件,他的事业就在这里。
营造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强人才发展环境建设,铜仁一中近年来下足了功夫。2020年,学校被评为为铜仁市基础教育人才基地,通过“校长与外省教师面对面座谈会”各名师工作室等平台,与学校各类人才不断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帮助部分教师解决工作上的后顾之忧,这些举措的目的就是加强与人才的沟通效果,努力让人才在铜仁一中能成长、快成长。
铜仁一中历来注重思想政治引领和学校文化建设。为此,学校特意制定了《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人才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学校各类教师外出交流培训200场300余人次。同时,将优秀青年教师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和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积极落实党管人才的制度,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让各类人才实现快速成长、良性发展。
学校还构建完善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铜仁一中的教师队伍目前来自全国14个省市区(直辖市)。为切实解决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的后顾之忧。学校制定了《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开通了学校教师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工作调动和等服务保障“绿色通道”。

只要想干事、想成长,你就能在铜仁一中大有作为。如今,铜中上下已经形成了一股尊重人才、帮助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风气。目前,学校有正高级教师14人,正高级教师14人,特级教师12人,高级教师140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学名师81人,有中组部、教育部“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管专家1人,市管专家2人。
在各类人才的齐心努力下,铜仁一中必能扬帆远航,再铸辉煌!为助推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助力黔东教育发展,贡献铜仁市“一区五地”建设的铜中力量,续力乡村教育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原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