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百科 > 招生百科

春中喜王九相寻

摘要《春中喜王九相寻》概述《春中喜王九相寻》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孟浩然与友人在春天的美好时光中饮酒作乐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希望的珍惜。诗歌原文及翻译赏析以下是《春中喜王九相寻》的原文及翻译赏

《春中 喜王九相寻》概述

《春中喜王九相寻》是 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孟浩然与友人在春天的美好时光中饮酒作乐的情景, 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希望的珍惜。

诗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以下是《春中喜王九相寻》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
二月湖水清, 家家春鸟鸣。
林花扫更落, 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
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翻译
二月里的湖水呀是那么清澈, 家家户户春意盎然, 鸟儿快乐地鸣叫。
树林里的花儿开了又谢, 扫也扫不完;小径上翠绿的青草呀, 充满了勃勃生机,踏上去之后,很快就又可以生长起来。 我的酒友又来喊我去喝酒了, 我们拿出酒杯啊,打开酒瓮。
酒杯握在手中啊, 歌妓们在眼前唱歌跳舞。 歌舞是那么的优美动人啊, 千万不要停下来啊!

赏析
诗的颈联和尾联, “酒伴来相命, 开尊共解酲。 当杯已入手, 歌妓莫停声。 ”作者与友人就着美景良辰, 来此畅饮, 并希望歌女的歌声莫停,不露痕迹地表达了惜春的心情。 林花已经开到极至,花至荼靡花事了,灿烂之后就是伤逝的开始了, 显然林花已经开始凋零了,代表春天也即将逝去, 但在作者心里的惋惜是不明显的, 而是对更加灿烂的生命寄予希望, 这一点从径草的“踏”而“还生”可以看出来。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 字浩然, 号孟山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因其未曾入仕, 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 早年有志用世, 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 尚能自重, 不媚俗世, 修道归隐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 游长安, 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 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 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诗歌主题

《春中喜王九相寻》的主题主要是表达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生命希望的珍视。孟浩然通 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和与朋友饮酒作乐的情景, 展示了他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同时, 诗中的“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一句, 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颂和对自然界生生不息循环的认同。

综上所述, 《春中喜王九相寻》是一首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天颂歌,它不仅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友谊的珍惜与感慨。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俊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