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从军 行》其四王昌龄
《从军行》其四是唐代著 名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中的第四首。 这组诗共有七首, 每首都围绕着军人的生活和边疆的战斗场景展开,展现了唐朝边防士兵的生活和他们的豪情壮志。
原文解读
该诗的原文如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要点
地理环境与情感交织
诗中的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又苍凉的边塞风景, 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这两句既展示了边疆的地理环境, 又表达了戍守边疆的将士们对边防的关注以及他们对自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感。 同时, 也透露出边疆环境恶劣和将士们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
英雄气概与战斗豪情
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则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豪壮的誓言。 这表明了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和长期性。王昌龄在诗中并未回避战争的艰苦, 而是将其与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相结合,展现了盛唐时期边塞诗的重要思想特色。
艺术特色与影响
《从军行》其四的艺术特色在于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的高度统一, 这也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该诗作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 读者能够感受到边疆战士的生活和他们坚定的信念。这种类型的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作者生平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 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他的诗歌尤其以其七绝见长, 被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作品大多描绘了边塞军旅生活, 激励士气,气势雄浑, 格调高昂。 他的诗歌风格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诗人, 并为中国古代文学贡献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结论
综上所述, 《从军行》其四不仅是王昌龄创作的一首杰出的边塞诗, 也是唐代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绘和对戍边将士情感世界的揭示,展现了唐朝边防士兵的生活和他们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龙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