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王昌龄其四
《从军 行》王昌龄其四概述
《从军行》是唐代诗 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诗, 共有七首, 每首都反映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其中第四首尤其著名, 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边塞诗之一。
原文解读
《从军行七首·其四》的原文如下: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译文
以下是该诗的注释及译文:
- 从军行: 乐府旧题, 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是叙述军旅战争的歌辞。
-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 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 穿: 磨破。
- 金甲: 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 楼兰: 汉代西域国名, 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 孤城: 当时青海地区的一座城。 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 玉门关:汉武帝置, 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
青海湖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 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 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赏析要点
地理环境与情感表达
诗中的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 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青海湖上的天空, 长云遮蔽, 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 翻过雪山, 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 再往西, 就可以看到玉门关。 看着青海和玉门关,就使战士想到曾经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的战斗场面, 不由心潮澎湃。可见这两句写景中包含丰富的感情, 有戍守边疆将士们对边防的关注, 有他们对自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 也有边疆环境恶劣, 将领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 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这苍凉辽阔、迷茫昏暗的景象中。
英雄气概与战斗决心
“黄沙百战穿金甲”, 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 战事之频繁, 战斗之艰苦, 敌军之强悍, 边地之荒凉, 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而“不破楼兰终不还”, 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 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盛唐优秀的边塞诗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 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 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本篇就是一个显例。
诗歌艺术特点
王昌龄的绝句有一个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的高度统一。 在《从军行七首·其四》中, 这种优点表现得非常明显。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而作者通过对西北边陲典型环境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戍边将士的情感状 态, 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结论
综上所述,《从军行》王昌龄其四是一首充满边塞豪情和战斗意志的诗歌。 它不仅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 还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英勇精神的赞美和崇高敬意。 这首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情感的深刻描绘, 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和时代精神。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楠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