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登鹳雀楼
原文
《登鹳雀楼》是唐代 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胸怀壮志、不断进取的思想 感情。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写的是自然景色, 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则写出人意, 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 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 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 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 登高放眼, 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 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 ”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 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创作背景
鹳雀楼, 又名鹳鹊楼, 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 共六层, 前对中条山, 下临黄河, 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 它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 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登鹳雀楼》由王之涣创作, 并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寥寥数语, 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 放眼宇宙之无限, 寓寄哲理之深沉。
后世影响
《登鹳雀楼》这首诗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此诗还几次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 政治和外交场合。 特别是后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常常被引用, 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也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中国传 统文化中,它不仅被视为一首描述自然景观的诗歌, 更被认为是一种精神象征, 鼓励人们积极向上, 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总结
综上所述,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其雄浑壮丽的景色描写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并在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同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