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黄州定 慧院寓居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 以下是关于这首词的一些详细信息:
作品背景
据史料记载, 这首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 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 又作定惠院, 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词作内容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 “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 更深人静的时候, 苏轼步出庭院, 抬头望月, 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 月儿似乎也知趣, 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 像是挂在枝桠间。 接下来的两句,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 在万物入梦的此刻, 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 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 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 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 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 让人联想到: “幽人”那孤高的心境, 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 物我同一, 互为补充, 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词作风格
这首词物我交融, 含蕴深广, 风格清奇。 全词境界高妙, 前人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 而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词人高妙的艺术技巧。 他“以性灵咏物语”, 上阕写鸿见人, 下阕写人见鸿, 取神题外,意中设境, 托物寓人, 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 词人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 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作者生平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和仲,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 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 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 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 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 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 豪放自如,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 “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 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总结
综上所述,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月夜下的孤鸿形象, 抒发了自己孤高自许、不随波逐流的心境。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成为了苏轼词作中的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阳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