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绵谷 回寄蔡氏昆仲》概述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游览锦江的回忆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对锦江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 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并表达了离别之后的相思之苦。
原文解读
以下是《绵谷回寄蔡氏昆 仲》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一年两度锦城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译文:
一年曾经两次到锦城去游玩,头一次利春风第二次是秋天。
芳草有情碍马蹄不让我们走, 彩云片片把楼阁层层来遮掩。
愈来愈远的山景牵动了离别之愁, 山景断(从视线中消失)时肠也断了。
今天为你向锦官城回首眺望, 只见绵州的乔木和淡淡云烟。
赏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被认为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诗作。 罗隐通过这首诗, 追忆了昔日在锦江与友人共游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首联以赋体叙事,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锦江游览的喜悦之情。 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 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 颈联则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 极言别去之难。 尾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 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全诗以情取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游览了成都风景名胜锦江之后, 向成都东北行至绵谷(今四川广元县)时创作的, 并且寄给了当时与自己共游锦江认识的友人蔡氏兄弟。
诗人简介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 字昭谏, 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诗人。 罗隐出生于公元833年(大和七年),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 应进士试, 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 所以罗衮赠诗说: “谗书虽胜一名休”。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 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 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以上信息均基于网络搜索结果,详细解读可能需要结合更多的文献资料和学术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龙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