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百科 > 招生百科

悯农其一的古诗

摘要《悯农·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全诗如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

《悯农·其一 》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全诗如下: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 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 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
悯: 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粟: 泛指谷类。 秋收: 一作“秋成”。
子: 指粮食颗粒。
四海: 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 仍然。

赏析:
诗的开头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 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 展现出四海之内, 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 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 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然而, 最后一句“农夫犹饿死”却让人感到深深的震撼和悲哀。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 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 惨遭饿死。 这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诗人通过这首诗, 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悲惨命运, 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李绅(772年-846年), 字公垂,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 唐朝宰相、诗人, 中书令李敬玄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 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 二十七岁时中进士, 补国子助教。 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 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 年七十四。追赠太尉, 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 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他的《悯农》诗两首广为人知,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楠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