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古诗
《清平乐· 村居》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描写 农村生活的经典词作。 这首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 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江南农村景象, 展现了农村家庭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的美丽。
词的开头两句“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画面。 茅草屋的屋顶低矮, 屋前的小溪潺潺流淌, 溪边长满了青翠的草。 这样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乡村的自然美景, 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祥和。
接下来的两句“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则转向了对乡村居民的描写。 在这里, 辛弃疾运用了“醉里”和“吴音”这两个词语, 生动地描绘了乡村老人的悠闲生活。 他们在酒后的微醺状态下, 用带有地方口音的话语相互逗趣, 显得格外亲切和幸福。 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 使得整首词充满了人情味。
下半阙, 辛弃疾通过描写三个儿子的不同活动, 进一步展示了乡村家庭的生活场景。“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大儿子在溪东的豆田里辛勤耕作, 二儿子则在家里忙着编织鸡笼。 这两句不仅表现了乡村青年的勤劳和能干, 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各自的责任和分工。
最后两句“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则是对小儿子的特写。 这个顽皮的小男孩, 没有像哥哥们那样忙碌, 而是悠闲地躺在溪边, 剥着新鲜的莲蓬。 这里的“亡赖”并非贬义, 而是形容小孩的天真无邪和顽皮可爱。 通过这个细节, 辛弃疾成功地捕捉到了乡村儿童的纯真和快乐, 也为整首词增添了一抹生动和趣味。
总的来说,《清平乐·村居》通过对乡村自然景色和居民日常生活的描写 , 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充满生机的田园画卷。 辛弃疾用朴实无华的语言, 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简单而幸福生活的追求。 这首词不仅是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更是对自然和人性的美好颂歌。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