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诗意
清平乐 ·村居诗意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 人辛弃疾的词作, 该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 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 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 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词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 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从四十三岁起, 他长期未得任用。 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词作内容
《清平乐·村居》的诗意简短, 但内涵丰富。 以下是该词作的具体内容: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诗意解读
上阕头两句, 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 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 点明了环境和地点。 三四两句, 作者把一对亲密无间的白发翁媪的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 其中的“卧”字用得极妙, 它成功地让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跃然纸上。
下阕则分别描绘了这家人的三个儿子, 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 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 二儿子年纪尚小, 只能做些辅助劳动,在家里编织鸡笼。 三儿子不懂世事, 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 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 即可知晓。 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 饶有情趣, 栩栩如生, 可谓是神来之笔, 古今一绝! “无赖”, 谓顽皮, 是爱称,并无贬意。“卧”字的用得极妙, 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 和盘托出, 跃然纸上。 所谓一字千金, 即是说使用一字, 恰到好处, 比坐、躺、趴等用的更妙, 就更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 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词作风格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光 和人情之美, 成为了一首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之作。 此词不仅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更体现了作者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辛弃疾以细腻的笔触, 生动地描绘了农村一家五口的生活场景。 低矮的茅屋, 潺潺的小溪, 青青的草地, 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和谐。 醉人的吴地乡音, 更是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
综上所述,《清平乐·村居》是一首充满田园诗意的词 作, 它通过对一家五口乡村生活的描绘, 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之美,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