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译文
发布者:马龙•
2024-07-09 21:20
摘要清平乐·村居译文《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该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以下是该词的译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含有醉
清平乐 ·村居译文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 人辛弃疾的词作, 该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以下是该词的译文: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 听起来温柔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 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 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译文解读
在这首词中, 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 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 镜头稍远。“茅檐低小”, 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 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 而溪上草已返青, 说明春到农村, 生机无限, 又是农忙季节了。 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 这样讲, 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 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 中儿编织鸡笼, 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 和盘托出, 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 意境耐人寻味。 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 才悠然自得其乐。 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 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 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以上译文及解读根据搜索结果整理得出,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