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百科 > 招生百科

人日寄杜二拾遗

摘要《人日寄杜二拾遗》概述《人日寄杜二拾遗》是唐代诗人高适晚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杜甫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之情。高适在这首诗中展现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深忧虑,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当前境遇的不满和无奈。诗歌

《人日 寄杜二拾遗》概述

《人日寄杜二拾遗》是 唐代诗人高适晚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杜甫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高适在这首诗中展现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深忧虑, 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当前境遇的不满和无奈。

诗歌创作背景

高适和 杜甫是意气相投的朋友, 他们都在开元末年就已经认识,并且有着相似的落魄经历。 安史之乱期间, 高适在玄宗、肃宗面前参与了重要的谋略, 得到了认可和重用, 而杜甫则一直在流离失所中度过。 上元元年(760), 高适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 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 到了上元二年人日这天, 高适写了这首诗, 寄到成都草堂。

诗歌主要内容

《人日寄杜二拾遗》全诗每四句一段 , 共分三段, 每段换韵, 开头是平声阳韵, 中间是仄声御韵, 末段是平声真韵。 诗歌的开头“人日题诗寄草堂”, 直接点明了诗的主旨。 接下来,“遥怜故人思故乡”, 表达了诗人对杜甫深深的同情和思念。 中间四句通过描绘柳条弄色、梅花满枝的景象, 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思乡情绪。“身在远藩无所预, 心怀百忧复千虑”, 表达了诗人身处偏远之地, 无法参与到朝廷的重大事务中, 心中充满了忧虑。 最后两句“今年人日空相忆, 明年人日知何处”, 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不确定性。

诗歌的艺术特点

《人日寄 杜二拾遗》以其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 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高适的笔力雄健, 气势奔放, 富有表现力。 这首诗虽然没有华丽夺目的词藻, 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 但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语言, 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诗歌的影响

这首诗之所以感人, 主要是因为它饱含着特定的历史内容, 把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连结起来了。 杜甫收到这首诗时, 竟至“泪洒行间, 读终篇末”。 这首怀友思乡的诗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 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首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人日寄杜二拾遗》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歌, 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背景, 成为了高适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