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百科 > 招生百科

塞上听吹笛高适

摘要塞上听吹笛——高适《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在边塞听到羌笛声时的感慨和思乡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诗歌背景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这首诗是高适在西

塞上听 吹笛 —— 高适

《塞上听吹笛》是唐代 著名诗人高适的一首七言绝句, 表达了诗人在边塞听到羌笛声时的感慨和思乡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诗歌背景

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 他两次出塞, 去过辽阳, 到过河西, 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 这首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 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 根据岑仲勉《唐人行第录》所载, 此诗是对王之涣《凉州词》的酬和之作。

诗歌内容

诗的前两句“雪 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描绘了冰雪消融, 战士们牧马归来的景象。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创造出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后两句“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则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 嵌入“何处”二字, 意谓: 何处吹奏《梅花落》? 诗的三四句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 是说风传笛曲, 一夜之间声满关山, 其境界很动人。

赏析要点

  • 虚实相生: 本诗前两句实写边塞的景象, 后两句则通过虚写笛声及其引发的想象, 形成虚实相生的效果, 营造出美妙阔远的意境。
  • 意象运用:“梅花何处落”这一句中,“梅花”既是指真实的梅花, 又是指笛曲《梅花落》, 这种一语双关的手法使得诗歌富有深层含义。
  • 情感表达: 诗歌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色和战士的生活,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塞上听吹笛》是一首充满边塞特色的 诗歌, 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战争带来的影响的深刻思考。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