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百科 > 招生百科

济宁市卫生学校(济宁市卫生学校待遇怎么样)

摘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汪泷 通讯员 王莉 刘佳伟济宁市第七中学这样一所“年轻”的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坚守独特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等独特理念;秉承“智圆行方,尚善致美”的校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汪泷 通讯员 王莉 刘佳伟

济宁市第七中学这样一所“年轻”的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坚守独特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等独特理念;秉承“智圆行方,尚善致美”的校训;确立了“做受尊重的七中人”学校价值文化取向;确立了实现学生成长为具有“道德魂、中国心、创造性、领导力、怀天下”的全民化优秀人才和具有“世界眼光、地球村魂、天下情怀”的精英未来人才培育目标;确立了“追寻教育理想,实施理想教育”的共同教育愿景;初步积淀形成七中本真精神:弘道养正的人文精神、弘理启真的科学精神、弘学求乐的敬业精神、弘毅致远的学习精神、弘智纳川的开放精神、弘光开物的创新精神、弘礼尚宗的合作精神。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人工智能特色学校、全国优秀传统文化先行示范校、全国健康促进学校建设(试点)单位、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校、山东省性别教育进校园示范校、山东省文明校园提名奖、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济宁市地理学科基地、济宁市规范化学校、任城区教学质量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心魂所向抗疫情,网络课堂展智慧

今年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学校进入了停课停学的时期,济宁市第七中学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精心筹备网络授课工作,利用互联网让学生如期“开学”,竭尽全力不让一个学生在学业上掉队。

时任初四年级级部主任的李文峰回忆说,当时,2月初学校就提早谋划做准备。初四老师积极行动,献计献策,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有利的资源,创设网络课堂,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我们首先安排老师电话调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网络情况,必须确保网络畅通。在这个过程中,凡是家庭确实贫困的,学校出资采购手机,帮助协调通讯公司,有老师家里的电脑出故障的,我们又派专人在防疫措施妥当的情况下,将学校的电脑设备送到老师家中。”

就这样,经过前期的精心筹备,在全国开始网络授课的第二周,济宁七中就已经实现了每天各班级按照课程表上课,包括晨读、午读、晚辅,甚至于网络体育课也如期进行,指导学生在家中进行体育锻炼。四位体育老师专程学习了适合在家中进行锻炼的健身课程,督促每名学生在“体育课”上坚持锻炼,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身体素质。

更令人感动的是,为了不影响学生们的网络学习,学校组织8个班主任三次到校,提前把学生的书、教辅、复习资料分配好之后,在有关部门的积极协调下,确保防疫措施到位的情况下,组织家长成立送书志愿者小队,第一时间把教材教辅发放到了全体学生手中。

这期间,年级、班级也分别多次召开网上家长会、学生会、班会、网上动员会,引领学生思想,统筹家校安排,反馈学生问题,解决学生困难,真正把家庭当学堂,把居室当课堂,紧绷管理,用好时间,抓好复习。

科学管理求突破,队伍建设聚合力

在七中师生的携手努力下,初四毕业年级克服了疫情给这一关键学期带来的影响。2020年中考,学校再创辉煌,取得了自2017年送出首批毕业生以来,中考成绩的新突破。李文峰坦言,毕业年级好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有一个好的掌舵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有一个好的团队,有奋勇争先意识,有拼搏的勇气和精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了解到,在学年初,学校就成立了毕业年级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级部领导任副组长,级部组长及班主任任成员。学校领导班子组织全体毕业年级教师召开毕业年级工作研讨会,制定毕业年级工作计划,落实毕业年级工作质量目标,并把目标(班级整体目标、各科教学目标)划分到班。目标明确后,教学工作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有了目标,就有了参照,增强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学校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务实、具有责任心、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子。班子成员职责分明、政令畅通,保证了毕业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主抓、分管级部领导专抓,年级组长辅助班主任、任课老师执行落实的初四管理机制。

所有学校领导深入初四班级实行包保毕业年级教学,他们深入班级,蹲班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提出整改措施,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学校领导在各方面都能起好带头作用,仅从到校方面讲,班主任做到6:45到校,校领导在6:20则已经到校开始工作。每天清早,校长总在门口迎接师生,级部领导在教学楼迎接学生,落实考勤。由于学校班子成员工作率先垂范,得到了学生老师们的认可,使得学校全体毕业年级教师事业心、责任感增强,工作更加积极主动。

分层施教促达标,抓实质量谋发展

去年5月,一位学生家长将绣有“授业一丝不苟,解惑无微不至”字样的锦旗送到了济宁七中班主任解老师手中,感谢学校、任课老师们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精心培育。

据了解,该同学升入初中以来,性格内向腼腆,学习兴趣不足,也找不准学习方法,成绩很不理想,但在三班的所有老师都给予该同学最大的关怀和鼓励,利用课余时间,自愿无偿的为该同学进行补习,班主任还时常和该生谈心,鼓励她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乐观积极的品格。两年来,该生生活上、学习上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家长将老师的付出看在眼里,甚为感激。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建校以来,济宁七中坚持“分层施教,分类达标”,在教师中大力弘扬“做受尊重的七中人”的教育精神,老师们不仅每天用心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精心管理班级事务,细心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更是对学生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精准把握每层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关注每层次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学科,关注每一个学科的每一个薄弱点,跟进辅导,分类达标。

许多老师主动放弃个人休息时间,无偿给学生进行辅导,真正实现“因生辅导,精准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战胜“拦路虎”,并耐心热情的和家长沟通学生的问题,解决了家长学习指导的后顾之忧,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现如今,济宁七中“分层施教,分类达标,跟进辅导”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可与赞同,赢得了家长对老师的感恩和尊重,更多的家长走进七中,走进课堂,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家校携手,实现所有七中人的教育成才梦。

研发卓越课程,“行走课堂”亮点纷呈

2019年11月3日,济宁七中初一学生参加“七中少年,秋日约会大唐的您——济宁七中‘行走的课堂’研学太白楼”活动。在这座享誉中外的历史名楼上,讲解员用鲜活的方式向孩子们提问李白的诗,就连课本上没有的诗也能脱口而出,在场的老师与家长为孩子们的博学多才给予掌声!

随后,孩子们通过观看电子屏初步了解太白楼与“诗仙”李白的历史。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走进太白楼,进一步了解李白。顺着楼梯走到二楼,漫步阁楼之中,身临其境的感受李白在这里吟诗作赋、把酒言欢的场景。紧接着,同学们齐诵《赠汪伦》,在同一个地方、不同的时空,孩子们用最质朴青春的声音,与生活在大唐的李白对话。

而早在2018年,学校又首次开设了“七彩陶艺”主题实践课,给学生别样的体验。为了本次活动的展开,美术组的老师认真研讨、观看视频、查阅资料,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学校通过开设“七彩陶艺”课程让学生们欣赏立体雕塑,带着孩子们了解陶艺文化,从小培养他们对传统工艺的热爱,激发他们利用“泥巴”再现生活的热情。

同年年底,学校又结合学校资源开设了“科普体验课程”,各年级利用大课间组织学生开启神奇的科技之旅。在科技馆内,讲解员引导学生们依次参观了物理世界、生命科学、数学天地、生活常识以及机械魅力5个展区,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认识了物理、生物、数学等科学知识,通过情景的模拟,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常见的意外。

自2013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紧抓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以“做受尊重的七中人”为学校的核心精神,完善学校的文体、教育设施和场馆建设,组织开展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校长杯”足球联赛等活动,打造“行走的课堂”、“路长制志愿服务”等活动品牌,校园文化生活健康丰富。尤其是坚持开展的“行走的课堂”系列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校园,拓展学生学习空间。跳脱课本的局限性,通过实践过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国学经典文化,营造书香满园的教育氛围。

“树其德、启其智、进而教、教而疑、疑而思、思而悟、悟而进”,“勤而读、读而知、知而行、行而乐”,济宁七中着眼于学生明天的需要,着手于今天的准备,牢记使命,初心不忘,夙兴夜寐,无私奉献,勇于担当!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何同林”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