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百科 > 招生百科

上南中学北校首页(上南中学东校)

摘要近日,一段

“忽听八方支援来,怎不叫人喜开怀……党中央一声令四海为动,喜相逢、共战斗,苏浙皖赣琼粤鲁豫陕津蜀共克新冠!”押韵的词,本土的事,加上黄梅的调,唱出了全国人民支持上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

近日,一段由黄梅戏名段《忽听李郎》改编创作的《攻克新冠》,发布在“江东书院”“沪皖黄梅”等微信公众号上,受到市民欢迎。以此为头炮,新近成立的沪上首个黄梅戏专业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皖江黄梅戏艺术中心(以下简称“沪皖黄梅”)还将持续推送线上戏曲内容,丰富宅家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并持续为抗疫“发声”。

“上海是海纳百川的‘戏码头’,也是黄梅戏的福地。”江东书院及沪皖黄梅创始人韩可胜介绍,黄梅戏发源于湖北、发展于安徽。早在上世纪30年代,黄梅戏班就已进入上海公演。上世纪50年代,黄梅戏《天仙配》在上海参加了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一举成名。还是在上海,《天仙配》很快被拍摄为电影,获得全国知名度,黄梅戏由此被誉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

当下,传播戏曲文化是共筑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潮下,地方戏曲同样肩负起推动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使命。然而,令安徽出身、自幼喜爱黄梅戏的韩可胜出乎意料的是:长久以来,上海竟没有一家在民政部门注册为“黄梅戏”的专业机构。为此,韩可胜依托其任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的资源优势,携手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两地文化界人士共同发起成立了沪皖黄梅。

过去半年来,沪皖黄梅与浦东新区融媒体中心共同主办了“黄梅戏进校园”项目,在顾村实验学校、上南中学北校、金杨中学、进才中学北校等校授课,面向学生群体传播戏曲文化。近期由于疫情影响,沪皖黄梅决定转战线上。在沪皖黄梅总监、资深戏曲老师金琳的改编创作下,在抖音平台上翻唱黄梅戏获700余万点击量的“网红”、毕业于安庆师范黄梅戏表演专业的95后姑娘梁颖,婉转唱出了极富民族韵味与生活气息的《共克新冠》。梁颖说:“传统戏曲不光好听,也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我要以最拿手的才能,对各省来沪援助的医务工作者表达感谢,也表达我们中华儿女共克新冠的决心!”

在上海加大“艺起前行”文化文艺内容在线供给的背景下,沪皖黄梅的“文艺抗疫”之路还将继续。据介绍,近期推出的线上戏曲内容将分为三大板块:其一是“戏戏”相惜,以“抗疫”为主题进行戏曲名段改编,由沪皖黄梅专业戏曲老师录制演唱视频,向大家传递决心与勇气。其二是戏曲“云”教学,以黄梅戏经典剧目为内容,推出系列公益教学视频,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学唱黄梅。其三是名家说戏,邀请名家在线分享戏曲知识和经典赏析,如“5分钟了解严凤英”“《女驸马》片段赏析”等等,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并喜欢上戏曲。

栏目主编 张琪

责任编辑 徐玲

图片来源 受访单位供图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俊明”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