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动车客运学校就业方向(青岛铁路运输学院就业怎么样)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宇昕 青岛报道
“近年来高铁不断扩容,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网约车快速增长等冲击下,班线客运急速萎缩,客运量断崖式下滑,陆续呈现减班、停线情况,甚至出现了闭站现象,亏损十分严重,现金流极其困难,加上人员基数大带来的人力成本问题,道路客运企业已经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4月14日,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城运控股交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刘艺建议:能够考虑到长途客运的公益性及在社会中的责任担当,建议将客运单位纳入政府补贴型行业。
刘艺介绍,在疫情和大交通双重时代背景下,传统道路运输行业凸显发展瓶颈,各区市客运车站均普遍出现较大经营困难和资金压力。同时,人力成本高,人员安置成为限制发展转型的最大难题之一。作为青岛市重点道路运输的国有企业,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在“二次创业”初期,既要谋求转型经营发展,又要兼顾沉重的人力成本和社会的稳定,就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
“去年,交运集团在面对传统产业生存与衰落的极度困难中,转型上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内部的一些板块也进行了重组,有效遏制急速下滑局面。汽车总站推进人员转岗分流,开始实施战略转型。但是,动能转换还是迫在眉睫,急需实现快速突围。”刘艺说。
刘艺建议,政府统筹协调人力资源部门能够给予这部分职工相应的岗位安置资源,通过出台人力资源政策导向性文件,协调市人力资源部门优先向受疫情影响大的国有交通运输企业获取劳务服务,以企业劳务输出的方式促进部分员工二次就业,缓解企业发展压力、稳就业、保民生。
同时,给予部分职工提前退休或转至街道的优先安排政策。受客运量大幅下滑影响,一些年龄段在50-57、58岁之间的职工从客运一线闲置下来后,因年龄、技能、工作状态因素,无论是内部转岗还是另谋职业都将难以胜任,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很难再择业。建议给予企业关于这部分职工提前退休或转至街道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优化人员结构。
“能够考虑到长途客运的公益性及在社会中的责任担当,建议将客运单位纳入政府补贴型行业。”刘艺说,道路客运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在运营时必然需要巨大的成本,仅靠自主经营亏损风险巨大。通过加大补贴覆盖面、明确补助标准,建立公正公平的补助原则,扶持传统道路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以此推动全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