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全国名校——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乌鲁木齐第一中学全国排名)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不只是一个学校,而是这个城市的符号。
在乌鲁木齐,你也许没有去过人民路,没有去过二道桥,但是你不会不知道乌鲁木齐第一中学。
与大师为伍,与智者通行,与挚友为伴,是这个校园每天都发生的精彩。
乌鲁木齐市一中,散发着正能量,成绩历来都是高的惊人,总分只扣个位数的大神层出不穷。无法复制的一中!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丰厚文化积淀的名校。

2017年9月第一中学高中部从坐落于乌鲁木齐市中心解放北路的北门校区,整体搬迁至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喀纳斯湖路的绿谷校区,迈入一校三址集团化办学的新进程。
一中高中部所在的绿谷校区,是按照“新疆一流,全国领先”的目标要求,投资5.51亿元设计建设,占地面积14.6公顷,总建筑面积13.27万平方米,是一所集信息化、特色化、国际化一体的寄宿制高级中学。

绿谷校区以其先进的管理思路、优质的师资队伍、完善的课程资源、超前的设施设备、优美的校园环境深深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先后建立了科技体验中心、图书信息中心、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才艺中心、体育运动中心、天文中心、文学中心、宿管中心、饮食服务中心、物业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12大师生活动及服务中心,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及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于1953年被国家列为当时新疆唯一的一所重点中学,并在1982年被列为首批“办得好”的重点中学,是新疆首批自治区级示范校。
今天,一中已成为一所软硬件设施一流、环境优美、高质量、有特色、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重点中学,成为新疆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她是“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员学校”、“全国中小学科研兴校示范基地”、“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自治区示范性高中”、“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德育示范校”、“自治区课改样本校”;
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学校。
在自治区党委及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在全疆领先、全国知名的高级中学。


乌鲁木齐市一中高中部所在的绿谷校区,是按照“新疆一流,全国领先”的目标要求,投资5.51亿元设计建设,占地面积14.6公顷,总建筑面积13.27万平方米,是一所集信息化、特色化、国际化一体的寄宿制高级中学。

绿谷校区以其先进的管理思路、优质的师资队伍、完善的课程资源、超前的设施设备、优美的校园环境深深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
先后建立了科技体验中心、图书信息中心、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才艺中心、体育运动中心、天文中心、文学中心、宿管中心、饮食服务中心、物业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12大师生活动及服务中心,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及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恢复高考以来,一中高考成绩稳步提高,1995年以后始终位居全疆首位。
近年来,学校高考重点率达95%以上,清华和北大录取人数每年在30人左右,占清华和北大在新疆招生人数的近一半。

在美国马里兰大学COMPULIFE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内地高中学校排行榜中一中排名第24名,在中国校友会发布的内地高中状元榜上名列第10位。
学校近十三年里已经连续取得全疆理科状元的桂冠(其中三次为实考分状元)。

2019届学生以709分获得理科全疆第一名的好成绩!
全疆仅有的两个700分以上考生均出自一中。
理科全疆前10名一中有8人,其中前5名被一中包揽!
文科全疆前10名一中有5人。
2019年高考全疆前50名一中占33人,全疆前100名一中占61人,600分以上学生有428人,占一中考生的50.1%。

在学科竞赛方面,2000年以来,一中学生代表新疆参加决赛共获得五枚全国金牌、一枚国际金牌;
其中,2015届学生李通宇在第31届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中获得金牌,取得近30多年来新疆此项成绩的历史性突破;
2007届学生王栋在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国际竞赛中荣获金牌。仅以近五年来看,一中就有290人次获得全国奥赛省级一等奖,取得自主招生资格;
有74人代表新疆参加全国决赛,分获一、二、三等奖。

每当有人提起乌鲁木齐一中,都会很自豪地回一句,对,这是这么牛!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成立于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时名“博达书院”),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开教化之先瑞,播共产主义理想之火种,沐百年风雨光华,树德务滋,育化栋梁之材,至今已走过128年的光辉里程,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丰厚文化积淀的名校。按照市委市政府教育布局规划,2017年9月第一中学高中部从坐落于乌鲁木齐市中心解放北路的北门校区,整体搬迁至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喀纳斯湖路的绿谷校区,迈入一校三址集团化办学的新进程。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于1953年被国家确定为重点中学,并在1982年被列为国家首批“办得好”的重点中学,是新疆首批自治区级示范校。今天,一中已成为一所软硬件设施一流、环境优美、高质量、有特色、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重点中学,成为新疆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她是“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员学校”、“全国中小学科研兴校示范基地”、“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自治区示范性高中”、“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德育示范校”;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源基地”、“国防生优质生源基地”以及多所知名大学在新疆的优质生源基地。
自恢复高考以来,我校高考成绩稳步提高,1995年以后始终居全疆首位。近年来,学校高考重点率达95%以上,清华和北大录取人数每年在30人左右,占清华和北大在新疆招生人数的近一半。在美国马里兰大学COMPULIFE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内地高中学校排行榜中我校排第24名,在中国校友会发布内地高中状元榜上名列第10位。学校在近十一年里已连续取得全疆理科状元的桂冠(其中两次为实考分状元)。2018届高考600分以上人数再创新高,600分以上共385人,占比全疆第一。理科600分以上人数占我校理科毕业生总人数54%。理科650分以上86人,占比全疆第一。理科前十我校占三名,文科前十我校占四名,全疆文、理科民考汉前十名中我校共计占四名。在清华大学领军计划、北京大学博雅计划及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计划中我校占据压倒性优势,共计31名学生通过。
在学科竞赛方面,2000年以来,我校学生代表新疆参加决赛共获得五枚全国金牌、一枚国际金牌;其中2015届学生李通宇在第31届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中获得金牌,取得近30多年来新疆此项成绩的历史性突破;2007届学生王栋在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国际竞赛中荣获金牌。仅以近五年来看,一中就有290人次获得全国奥赛省级一等奖,取得自主招生资格;有74人代表新疆参加全国决赛,分获一、二、三等奖。
一中高中部所在的绿谷校区,是按照“新疆一流,全国领先”的目标要求,投资5.51亿元设计建设,占地面积14.6公顷,总建筑面积13.27万平方米,是一所集信息化、特色化、国际化为一体的寄宿制高级中学。绿谷校区以其先进的管理思路、优质的师资队伍、完善的课程资源、超前的设施设备、优美的校园环境深深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先后建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科技体验中心、图书信息中心、才艺中心、体育运动中心、艺术中心、天文中心、文学中心、宿管中心、饮食服务中心、物业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12大师生活动及服务中心,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及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中北门初中部于2018年9月开始招生,按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目前,第一中学已形成三个校区,即:北门初中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高中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初中部,这是我校128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未来,一中将继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厚德、砺志、博学、笃行”的校训,践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为新疆各族儿女提供优质教育,为祖国培育栋梁之材。百年一中,将再一次擎旗扬帆,朝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华名校的目标阔步前进。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师资介绍
我校拥有一支师德高、业务精、情系教育的教师队伍,这是我校教育质量居于全疆领先地位的保证。学校现有教职工277人,其中,特级教师8人,正高级教师5人,副高级教师95人,一级教师53人,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15人,校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24人。在全国数、理、化、生、信息学竞赛辅导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的高级教练员及优秀辅导教师20余名。
学校启动了“名师工程”和“青蓝计划”工程,开展了研究生学历教育、外语教师出国进修培训等活动,拥有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其中,冉崇静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被评为“自治区第十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杨桂萍获“全国优秀教师”、“自治区师德先进个人”;石新荣获“自治区优秀教师”、“乌鲁木齐市先进工作者”;敬鳗力获“中国化学会化学基础教育奖”“自治区四好教师”;王红获“自治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高喜梅书记担任第二批自治区名校长工作室负责人,冉崇静、敬鳗力分别担任自治区数学、化学教学能手工作室负责人,叶亚军担任市历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胡曼担任市级班主任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并有多人次获得市级、市教育系统各类表彰。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百年一中如参天大树,根深叶茂,如果说由一中培养的成千上万的优秀学子是这大树的枝叶与果实,那教师就是这棵大树深藏地下却源源不断地为这棵大树输送养料的根本。
德丰而志远,学高而才大,此一中之师也。聚天下英才而育之,是老师之大乐;得一中名师而追随,是学生之大幸。一中浑涵气象滋润着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而一中教师又以独特的品格增添着她的内涵。
一中选聘教师,德才兼重,或名噪一州县,或学高一院府。课堂上,高屋建瓴,渊博深透;解习题,驾轻就熟,独擅绝技。文可集哲史百家,理能粹天地玄奥。亦严师,亦良友,身正学高,不负百二十年名校风范。
树名师,重培养,以研究促教学;多反思,勤学习,于实践中炼真知。“名师工程”,铺就名师成长之坦途;“青蓝计划”,搭成后学进步之云梯。开眼界,拓视野,实施外派教师培训制度,与国内外名校展开广泛交流。分批安排教师前往英国、新西兰及北京、上海、杭州、香港等地学习深造或研讨交流;构建校内教师岗位研修、学习交流的平台,建立教研组、备课组、青年教师合作小组、教师论坛等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通过集中学习、集体备课、合作辅导、观摩、研讨等多种方式,形成了富有一中特色的教师文化,使广大教师的人格得到尊重,能力得到认可,创造力得到激发,形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促研究,全方面提升质量”的教育氛围。



2019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系列宣传片
视频网址:https://v.qq.com/x/page/x0881twuwz7.html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龙华”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