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问答 > 招生问答

电工学校有前途吗(学电工哪个学校比较好)

摘要1962年,江苏省副省长、著名民族资本家刘国钧先生等工商界人士捐款20万元,创建常州市勤业机电学校,1962年10月4日正式开学,由常州市副市长张允溪兼任校董事会主任,设置机械制造专业,学制四年,第一

1962年,江苏省副省长、著名民族资本家刘国钧先生等工商界人士捐款20万元,创建常州市勤业机电学校,1962年10月4日正式开学,由常州市副市长张允溪兼任校董事会主任,设置机械制造专业,学制四年,第一年招收初中生30名,由常州市教育局主管。1964年8月常州市无线电工业局开办常州无线电职业学校,设无线电工模具制造专业,当年招生50名。1965年5月30日经江苏省机械工业厅批准,常州无线电职业学校和常州市勤业机电学校合并,改名为常州市中级技术学校,实行半工半读,隶属常州市无线电工业局领导。同年10月,常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复,正式定名为常州市无线电工业学校,校址设在清凉寺,设置机械制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无线电整机制造3个专业。

1964年下半年,为贯彻中共中央“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指示精神,四机部以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电真空器件制造专业作为半工半读试点专业。

1965年4月,长江机器制造厂开办半工半读技术学校,当年招收机器制造专业两个班学生100名,1969年毕业,1970年3月学校宣布撤销。华东电子管厂半工半读技术学校,1965年暑期招生,校名为耀光电子管厂半工半读技术学校。1965年8月,经中国科学院同意,华东半导体研究所开办半工半读学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江苏电子中专教育遭受严重破坏,同年8月,中专学校停止招生,半工半读学校停办。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校舍办成南京电子仪器厂、近200名教职工下放到苏北农村劳动。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并入江南无线电器材厂,校舍改为厂房。常州市无线电工业学校部分校舍被工厂兼并,操场和教学楼划给中学,但学校建制未撤销,改办初中班和短期工人培训班。1972年,四机部决定,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复办,作为江南无线电器材厂厂办校,设无线电机械制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和半导体器件3个专业,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三年。1973年9月经江苏省革委会批准,常州市无线电工业学校恢复招生,在市内招收在职工人中专班,学制二年,设无线电线路、工模具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招收学生70人。

1978年以后,江苏电子中专教育进入全面恢复和发展时期。1978年5月,根据四机部指示,无锡无线电学校与江南无线电器材厂分开,校名为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独立建制,由部主管,进行重点扩建,198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学校设有无线电机械制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半导体器件、工业企业管理和文秘档案5个专业。

1978年,恢复正规招生制度,常州市无线电工业学校复办中专班,并面向全省统一招生。同时,江苏省电子工业局开始对学校基建投资,并决定移址重建。1979年12月,学校管理体制由常州市无线电工业局主管改为江苏省电子工业局和常州市双重领导,以江苏省电子工业局为主。学校定名为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1981年暑期,迁至常州市荆川路23号新校址,学校开设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无线电技术、工模具设计与制造、办公自动化、工业自动化、电子设备结构与造型设计等专业。1983年以后,全部招初中毕业生。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是全国首家、江苏唯一的信息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是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工信部中国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教育部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牵头单位、中国软件产教联盟执行理事长单位、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中方理事会执行秘书处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长三角地区软件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入选国家首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和江苏省首批高职扩招试点院校。


学校创办于1962年,初名常州市勤业机电学校,1980年更名为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2000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和常州市电子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成立。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充满现代气息,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高职园区,占地1,042亩,建筑总面积32.03万平方米,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334人、学历继续教育学生5394人、全日制留学生95人,教职工824人。设有软件与大数据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数字经济学院、智能装备学院、数字创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产业工匠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大学外语部、体育部等4个教学部。


学校秉承“立足信息产业,培育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专注工业互联网,主攻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养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要素网络化、企业管理智慧化的“工业四化”应用型人才,服务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产业协同转型升级,服务国家工业互联网高素质人才需求。现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8个、骨干专业7个、实训基地8个、精品课程9门、资源共享课程3门、优秀教学团队4个(含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牵头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全国性职教集团1个、区域性职教集团(联盟)3个,并建有省品牌专业3个、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