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问答 > 招生问答

萧山六中

摘要本期美好推荐官郁康淳郁康淳,男,1966年出生于萧山戴村。《卧薪尝胆》《北平往事》等影视作品制作人,第7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enice Day”最佳杰出制片人银狮奖得主。现为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电影

本期美好推荐官:郁康淳

郁康淳,男,1966年出生于萧山戴村。《卧薪尝胆》《北平往事》等影视作品制作人,第7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enice Day”最佳杰出制片人银狮奖得主。现为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亚洲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6月末,萧山区第六高级中学办了一场特别的期末汇演,影视特长班的精彩演出把台下的家长感动到落泪。见到这一幕的郁康淳不禁感慨,2021年回母校合作办学的决定是对的。“我之前没想过50岁以后还能回家乡做基础教育,今年有400多个学生来报考,招生形势比预想的要好。”郁康淳如是说。

这位蜚声国际的金牌影视制作人,为什么要携着前半生积累的影视资源,来一所普通高中办这个时尚的合作班?郁康淳约我们到湘湖边,讲述起了他和萧山的故事。

和母校的再次合作

“在萧山我有50多个同学,我们这一代都是知识改变命运的亲历者。所以当我有这份能力,有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资源的时候,就想把这个资源带回来。“一开始郁康淳想把影视学校落在湘湖,“湘湖师范曾经承载了萧山人的大学梦想,还有一个湘湖农场也曾是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的校外农场,教育文化渊源深厚。”直到母校萧山六中向他发出了邀约。

郁康淳出生于戴村郁家山下村,自8岁离乡后是长达10年的体校生活。在萧山读高中的文化成绩肯定要比体校好,郁康淳听了教练的话回到六中完成了两年高中学习。

郁家山下村郁氏家庙

在一所农村高中办影视班合不合适,郁康淳不是没有犹豫过。戴村的山水资源丰富,有茶园、竹海、林道,郁康淳曾设想在这里建立影视基地和数字摄影棚。多年来,郊野运动小镇的名气渐渐打响,还有了国际化的山地越野赛,“如果我在这里办学校,就是为家乡打造了一条无形的人才赛道,让我们的下一代有实现梦想的希望。”提到合作办学的初衷时,郁康淳提到了的一位对他影响至深的萧山企业家鲁冠球。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有一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最后进了万向工作。鲁冠球极具“知识就是力量”的前瞻性,他提出联合培养的计划,不够分数上大学的人可以跟万向签约,大学毕业后进厂工作,后来这些人几乎都成了业内精英。郁康淳认为这是萧山精神的一种不一样的呈现。

“和六中合作,是一次双向赋能,一方面用影视资源打响母校的特色教育品牌,另一方面有了学校之后,就有了核心的人才库,为萧山今后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打好基础。”经过过郁康淳和萧山区教育局的共同努力,“上海电影艺术学院附属萧山区第六高级中学”正式落地,萧山六中成为了浙江省影视特色试点普通高中。2021年完成特色教室升级,配备专业的教室15间;2022年启动政府工程总投资达1.6亿二期影视基地建设,营造浓厚影视特色氛围。

2022年改造提升项目 图源萧山六中

郁康淳对当下的年轻人能平视世界,追求多元和个性的现象非常认同,“和我们那一代人太不一样了,现在的小朋友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和格局。”影视特长办根据对接的大学资源和市场需求设计了表演艺术、播音主持、影视编导与制作、动漫游戏设计四个专业。

一段阴差阳错的情缘

除了老家戴村,郁康淳最熟悉的地方就是湘湖了。如果有朋友来萧山,他必带其来湘湖。

“对外我都说老家是浙江萧山,但是2007年前如果有人问我萧山有什么,我只能回答出萝卜干和萧山机场,直到看到湘湖。”这段缘分还有一个阴差阳错的小插曲。

2007年,《卧薪尝胆》在国际上得了12个大奖,郁康淳中国金牌制作人的名号也因此不胫而走。有一天,郁康淳突然接到了0571开头的电话。“他们问我说,‘郁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河南?’我说我回北京,我是萧山人。”对方一下兴奋起来,“终于寻着你了,郁老师!”原来当时《卧薪尝胆》在国内是热播剧,越王勾践又与萧山湘湖有关,于是家乡人就循着片尾上挂着的河南焦作影视基地找到了郁康淳。也就是这通电话,让郁康淳与湘湖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城山广场

《卧薪尝胆》拍的是古越文化,有人提出能不能在湘湖再拍一次西施与范蠡的故事。郁康淳把这事放在了心上,带着编剧和美术指导多次来湘湖采风。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山广场就是吸纳了他们给予的意见打造的。

城山广场

但郁康淳想做的不仅仅是制景,他说:“湘湖的文化挖掘、旅游规划,与我们的影视产业有特别紧密的互动之处。”在影视创作和国内外合作的过程中,郁康淳越来越重视影视资源的再利用,如何在拍摄后为当地留下一份文旅产业。“文创的、民俗的,年俗的传统文化用文创新的方式呈现,照样可以成为潮流产品。比如我们的湘湖可以结合自然景观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做活动策划,做到天天有节日,时时有快乐。”湘湖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非常适合影视制作,郁康淳想把音乐节、电影文化艺术节等多方位的资源带到湘湖,用潮玩、演艺、美食、文创拓展湘湖的旅游产业,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

打响萧山的文化品牌

一个地方的文化是一群人共同奋斗、共同推动前进的。“我是萧山人,我想把自己的影视文化类资源希望带回老家,介绍家乡的时候很自豪,我的家乡有电影基地,我还希望未来在萧山还能办个中国影视编剧村,只要有需要,我就愿意做那个领头人。“郁康淳说。

2010年,杭州广发英雄帖,请影视名家、文艺名家来办工作室。“但为我所用,不为我所有”的诚意让郁康淳很感动,和麦家、刘恒等一批名家签约入驻,仅郁康淳牵头做制片人的项目达17个。最为抢眼的一部是由他担任制片人、麦家亲自改编的《风语》,打响了浙江(杭州)影视制作的品牌。

2016年中意电影文化发展基金全球发布仪式。

这也是郁康淳深入挖掘萧山故事的一个契机。“我发现萧山有许多故事可以影视化,这些文化IP里有历史文明、生态文明和现代城市文明。”郁康淳说,他做过近20部关于萧山的影视策划,从古越国开始,有《王与间谍》《商圣范蠡》的故事;到了唐代,有浙东唐诗之路与贺知章的故事;清朝时有“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财”的葛云飞和汤寿潜。红色文化方面,有衙前的杨之华,楼塔的楼曼文,戴村的沈佩兰,创作了《枪与玫瑰》的故事……“一部《鸦片战争》造就了今天的横店。《似水年华》的后续营销让乌镇成为了旅游胜地,还引入了乌镇戏剧节。我们的湘湖、南片八镇,新老城区其实也具备这些影视要素。”郁康淳有个大胆的设想:影视拍摄完成之后,把萧山的茶山、竹海、湘湖,城区的取景地串点成线,制作成影视画册对外宣传,设立一处影视拍摄接待中心,接待全国各地甚至国际的摄制组。通过存量转产搭建一个高科技现代化的摄影棚,用影视创作赋能当地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既满足全域景区旅游的需求,又能打响萧山影视产业园的品牌。

“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有文化的积淀,也要跟时代一起奔跑,萧山的文化品牌经过打磨,一定会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美丽与时尚。”郁康淳说。

问答环节

1.萧山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哪里?

我到杭州体校后,经常会回萧山训练、比赛。每天早上要去县招待所(现萧山宾馆)对面的大操场跑二十圈。教练还会带我们到铁路边的西山公园跑坡。

后来再回来,少年时有印象的地方都变了。

2007年以后我对湘湖的印象最深,这几年变化太大了,我邀请了许多影视制作组来参观采访,自己接待朋友也会选在湘湖,湘湖未来大有可为。

2.萧山有哪些适合影视化的地方?

戴村的茶园竹林很适合武侠,进化的欢潭村已经有了“宋韵”。2021年千万工程在进化欢潭有个现场会,我们团队搭建了“宋韵欢潭”的景,和整体环境的调性非常符合。萧山其实有很多地方非常适合影视化,在现有的场地上设计一下就可以了。

3.对萧山影视旅游事业有什么展望?

如果家乡有需要,我会带着资源回来。音乐节、电影展也都可以办。我觉得湘湖、钱江世纪城是影视音乐很好的开发地。

韵味萧山App上线以来,“带着韵味萧山寻访萧山韵味”合拍活动吸引了广大网友的参与。近日,我们推出“发现萧山的美好”栏目,请乡贤、市民、网友来聊聊与萧山的渊源与故事,推荐最爱萧山的什么地方,可以是最常去的一条马路,也可以是最常说的一句萧山话,或者今年特别想在萧山完成的一件事。

传统的、市井的,摩登的、流行的,萧山之韵就在我们的周遭,千姿百态又各具特色。韵味萧山App把表达的空间交给用户,在“广场”、在“美好镇村”板块大家可以像发朋友圈那样记录生活,更富市井与烟火气息的呈现,让萧山的形象更生动,更立体,让更多人知晓萧山的美好。

欢迎把你的所爱留在评论区或者上韵味萧山App发帖,或许下一个头条就是你的故事。

文/贺一萍

编辑/於立英

两连!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楠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