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中学当涂(石桥镇石桥中学杀人案)
作者:商熊
1971年3月初,住队半年结束后,我被县革委会政工组分配教育系统工作,教育局安排我到石桥中学当老师。石中在石桥镇东门外泾惠渠北岸,原来是元代修建的大安寺,在一个四周低中间突出的高台上,是一所解放前就创办了初中、解放初办简易师范、58年开始招高中班的老学校。
因交通不便,一块住队的好朋友、县银行计文义同志用自行车将我送到石桥中学。行李是老计托人用架子车随后送到。在石桥镇街道的食堂里,我给老计和我各要了一碗码字红肉煮馍,感谢老计为我帮忙。进了石桥中学大门,首先碰见王淑云老师,她听说我是刚分来的,很热情地叫学生帮我拿行李,带我到校办公室。校革委会席主任和办公室扬老师接待了我,安排暂住办公室一晚,第二天就安排好了房子。
刚到学校,年轻气盛,但服从组织安排是我的一个原则。当时刚恢复上课时间不长,文革年代对教育和教师队伍的摧残很严重,各科教师都缺,许多老师是从初中,甚至是从小学调到高中来的。英语老师更缺,校领导想让我教英语,让英语教研组长听我读音标,说我的发音还很准,让我准备课,我答应了。下来后仔细想,我才学了一年半英语,基础差,让我教英语岂不是误人子弟。晚上我找到校领导说明了情况,并说教英语我心里没把握,不能教。还说,我是学数学的,除了英语课,你安排别的什么课我都敢教。当时能用的书籍较少,但我有几箱书,也年轻胆大。校领导听了后就安排我到语文组,我只听了张步才老师一节课,就开始备课上初一两班语文课了。语文组老师有刘镕、马林帆、吴俊杰、樊宏、赵志莹、张步才、孙有才、吴思义、杜永寿、高秀琴等。第二年又调我到政史组,接手马永福老师的初二年级15个班的历史课。政史组老师有扬鸿、高炬、张志强、赵光普、王淑云、赵志忠、华海洋、马永福等。一学期后调我到数学组,教初二两班数学,当班主任。数学组老师有晏金堂、屈尚彦、安皎信、高志宏、席惠芳、刘凤仙、苗立国、翟爱霞、焦元杰等。当时各科教材都很简单,只有课本,没有教参。我自己藏书不够用,就到图书馆查找,到新华书店购买相关图书资料,丰富自己知识,边教边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还经常自制简单教具,使课堂教学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我当班主任时,学校要求学生麦、秋两忙假都要拾小麦、玉米交到班上,再交学校,然后统一交售粮站。为此我自制了一杆秤,秤量每个学生交来的粮食。秤很准,用了多年。
石中革委会主任是席贵老师,副主任是王作春老师,总务主任是席玉杰老师,会计是席玉民老师,办公室主任是扬智民老师,团委书记是张万春老师,教工灶管理员是李彦奎老师。

石中所在高台顶上正中原大安寺的大殿仍在,作学校大会议室,大殿左右有四间小房子,是办公室、教导处和老师住房。大殿前面是四排教室,大殿后面是图书馆和实验室,最后一排是教师住房。东二台是南北两排教师住房。东坡下南面是两排教室,中间是总务处小院、教工灶、学生灶、开水房、大水池,北面是一排教工住房和四排学生宿舍。西坡下是大舞台、大操场和生物农业试验园。南坡有较陡的台阶路直通坡下南门。北坡下是土窑洞和果菜园。石中校园绿树成荫、景色优美、环境洁净,是老师认真教书、学生努力学习的好地方。
1971年暑假前夕,我还在语文组,参加了全县中考石桥片语文阅卷工作,和刘发祥、高秀琴老师在一个阅卷小组。阅卷中发现一个考生的作文写得很优秀,又找不出扣分的地方,征求刘老师、高老师意见后给了满分,并给语文大组作了汇报,引起了争议。大组就召集全体语文阅卷老师讨论,说这是新问题,尚无先例,大部分老师不同意给满分。我和刘老师共同力辨,我说,试卷密封,又不知姓名,就卷面看,主题思想明确,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用词恰当,语句通顺流畅,标点无误,书写工整,无错别字,按照对初中生要求的评分标准,无扣分的地方,应该给满分。我还念了原文,绝大部分老师已无话可说,有个别老师说,作文从来没有满分。我说,这次评分总原则是宁高勿低,公平公正,既然找不出扣分的地方,就要给满分。这两个老师也就同意我的意见了。
到石中半年后,校党支部让我担任教工团支部书记。学校派我协助管校文艺队的老同学高炬,1972年高炬调到云阳中学后,学校让我继续协助接管校文艺队的赵志莹老师排练文艺节目,学当导演,边学边干,我还自制了谱架、舞台照明插座等用于日常文艺活动组织。
1971年暑假,全县教师学习会在泾干中学召开,当时仍以抓阶级斗争为纲,成立专案组,会上学校派党员马福明老师和我去平凉、天水、汉中、安康外调刘镕老师的历史问题。第一天晚到平凉,晚上下了一场大雨,第二天早起,天气很冷,我们从泾阳走时是大热天,穿单衣,只带一件衫子,早上冷得不能出旅社,直到上午十点,才出门吃饭,竟然见到街上有人穿棉衣。两天后坐公交汽车翻六盘山,遥望崆峒山,经隆德县到庄浪县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逛商店,看到这儿的自行车、缝纫机无人买,在泾阳凭票才能买到。中午太阳出来后稍有热的感觉,两人买了个小西瓜,吃时感觉冰冷像吃冰棍,这里昼夜温差太大了。9月13日回到西安,看到气氛有些紧张,但不知是什么事情,回到石桥中学20多天后,才私下传说是林彪出逃后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了。
1971年10月15日,利用秋忙假,我在石桥中学举行婚礼。之前许多同事和总务处、教工灶的同志全力为我准备结婚宴席,当时物资非常缺乏,肉蛋类都要凭票购买,总务处几个人分头去白王买大肉,去王桥买鸡和鸡蛋,到石桥供销社买干菜、烟酒,到附近有菜的生产队买青菜,帮我磨面等,尽最大努力办了当时最好的宴席十三花,即每桌13样菜。我很感激辛苦帮忙办事的几位同事。
1971年深冬,听说某天,石中东邻一老农清晨5点多准备到公路上拾粪,当时沙石公路上马车、牛车较多,许多人起早抢着拾粪。老农扛铣挑着粪笼,出门不远快到公路边时,突然感觉身后有人双手搭他肩膀还取他的粪笼,便顺口说“少骚情,我还急着拾粪哩。”未及向后看,瞬间后面人也不见了,粪笼也没有了。喊了几声骂了几句也无人应答,生气地回家另取粪笼拾粪去了。半早上拾粪回来因感冒去石桥医院看病,医院在石桥镇西官苗村旁,等医时听官苗村一人说,早上麻麻亮时俩个起来早的人看见村北麦地里有只大灰狼,头上还戴个大粪笼,俩人喊撵时狼戴的粪笼丢在村边麦地里,狼跑向村后山沟。老农听着感到奇怪,看病后走到官苗村后麦地里一看究竟,到地边老远就看见麦地里的粪笼是自己家的,拿到粪笼老农越想越后怕,早上扒肩的是狼的两爪而不是人,狼头上套笼后惊吓跑了,狼最怕套圈,狼跑了5里路到官苗村北,若不是粪笼,冬天的饿狼早把自己脖子咬断了。
石桥中学大门口桥下是古老著名的泾惠渠总干渠,渠深3米,渠面宽近10米,一年四季流水量很大,我和几个年轻老师暑假曾在渠中游泳过。1971年12月31日下午放假后,教化学的青年女教师刘老师骑自车回娘家,经我门口时还打了声招呼,她穿着列宁式蓝棉袄,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学校。半个多小时后突然传来噩耗,说刘老师死了,我惊愕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刚才还说过话,现在就死了。问清才知,她娘家在附近村里,去村子的路上,由公路上一个大渠桥,是慢上坡,女同志力气小,骑上桥已乏力了,前车轮碰到低矮的桥栏上。自行车斜倒,贯性将人巅倒摔到无水的渠底,头颅出血,当场殒命,痛心可惜。第二天在校和附近的老师去为她送葬。她二十五岁,无子女,爱人还在外地,就这样走了。
1972年夏收时,我被派到柴焦大队南湾小队住队,住在村小学教室里,开始每天帮忙走镰割麦,边割边运进场,边碾打脱粒,收割完后又抓紧时间抢种玉米,还要晒麦争先交公粮,非常紧张。住队期间,有一对年轻夫妻因琐事打架,媳妇找到我说“你是工作组,我家男人打我,你给我评理。”因天下雨,不能干活,我就去他们家,坐在炕沿边抽烟边听媳妇诉说委屈,男的只笑不说话,我听后表面把男的批评了几句,然后笑着说“天上下雨地上流,小俩口打架不记仇,明天就没事了。”媳妇一听转生气为笑,说“你这个工作组只说笑话不评理,”我说“把他批评了就是评理,”俩人都笑了。
1973年元月,全县中学阅卷在泾中进行,当时我教历史,在政治组,因此参加了政治阅卷。此时已将原来的秋季招生改成春季招生,这也是邓小平复出后抓的所谓“回潮”,学生学习质量明显提高了。
石中原来没有井,吃用水就是在学校内东南角修了一个圆形大蓄水池,将泾惠渠的水引进池中,沉淀后用,几十年都是如此。隔一段时间就要清池底的淤泥,水质较差,池内水面经常漂浮杂草树叶等垃圾,最旱时,有时还断水,当然现在有深井了。石桥中学在泾阳西北,离泾阳县城30多里,生源主要是石桥、白王、兴隆、王桥的,土厚民淳,绝大多数学生朴实淳厚,学习认真,劳动踏实,对人诚恳。石中的老师更是工作认真,事业心强,当班主任管理学生严格,老师之间相处大方热情,互助互学,帮派较少。因此我在石中两年,感到这里教风正,学风浓,校风好。
1973年春,我被调到永乐中学,几个石中我当过班主任的学生安国胜、昝玉仓、李明新、罗会平、刘仁义、刘新义等,用自行车行50里路,送我到永乐中学。学生对我的尊敬和爱戴我从内心非常感激。
2021年9月修改
作者简介:商熊,男,本名任清俊,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在泾阳县教育系统工作至退休,著有个人文集《筚路心迹》。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