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问答 > 招生问答

永乐店中学怎么样(通州区永乐店中学)

摘要在通州,提起永乐店中学,总会串起一大批通州人的回忆,这所老牌中学默默驻守在通州东南部的古镇永乐店。从1952年建国初,低洼盐碱地里的农村中学,到现在占地现代化,富有田园特色的永中新校区,这座让通州人骄


在通州,提起永乐店中学,总会串起一大批通州人的回忆,这所老牌中学默默驻守在通州东南部的古镇永乐店。

从1952年建国初,低洼盐碱地里的农村中学,到现在占地现代化,富有田园特色的永中新校区,这座让通州人骄傲的学校为通州东南一带的学子们提供了学习进取的殿堂,更为通州教育的蓬勃发展埋下了一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培养了各行各业一代代优秀人才。

今年,永乐店中学即将迎来建校70周年, 永中师生将一起重温七秩芳华,感受桃李芬芳。



中学生涯是每个人年少时的一段奋斗史,在这里上学的时光,每一帧都是回不去的青春。为了那些美好记忆,我们再次走进永中校园里,重温无数通州学子的青春岁月。





那些年
我们一起上过的永中




805路公交车一路向东南,在永乐店北口公交站下车,步行956米,走不远的路,便是永乐店中学,熟悉的线路,串起了无数学子对于永乐店中学最初和最终的青春记忆。70年的办学历史中,永中流传下很多闪闪发光的记忆,在永乐店中学学习、生活的学子们,毕业后心中都有一丝自豪,因为这里是通州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中学。

感恩传承


1952年,通州区永乐店中学诞生,成为全区第一所农村中学,建校之初,这所中学仅有两个班,师生加起来不过百人。


1958年,永乐店中学成为完全中学;1978年被确定为通州区重点中学;2005年12月被北京市教委正式认定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校”。



2013年4月25日,永乐店中学新校区建设工程开工仪式隆重举行;2014年10月31日,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新校落成,一座唐宋风格,富有田园特色,舒适度高的新校区拔地而起。此后,一路之隔的旧校址逐渐停用拆除。

,时长00:28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曾经的永乐店中学旧址渐渐被拆除


新校址总占地面积13.1万平方米,投资约4.1亿元,为全日制完全中学,设84个教学班,可容纳3660名学生就读。


新校园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和运动区:教学区为师生们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包括典藏云集的图书馆、宽敞明亮的教室,能容纳1200人多功能报告厅,专业电视台演播室以及多功能高清自动录播室;学生生活区中有能容纳3000人的食堂和标准化学生公寓;运动区为师生提供了大型体育馆、操场以及室内八道标准游泳馆。永乐店中学成为了通州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中学。



新校区还有设备先进的心理咨询室、实验室、通用技术教室、艺术教室、形体教室等,中央空调覆盖所有房间,为师生提供了舒适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



从老校区到新校区,从初中到高中,很多人在这里度过了青春6年,时光倏忽,学校里的一草一木总能拨动心弦,一物一楼便能打动人心。那些葱茏茂密、见证历史变迁的老槐树,那略显简陋的操场和历经风雨侵蚀留下斑驳印记的教学楼,那落寞而又带有沧桑的校门……还有我们回不去的岁月,永远难忘的记忆。





那些珍藏起来的
永中物、永中情




在永中生活学习过的人,在毕业以后往往喜欢保留着他们在校时的老物件,如标志着走进永中的录取通知书、学习期间使用过的教科书、笔记本、学生证等等,这些小小的物件,记载着那一段恣意飞扬的青春岁月,记录着自己无悔的奋斗生涯,保存着最美好的时光,离开学校以后,它们成为压在箱底的尘封记忆,也成为不时想起、难以割舍的一段永中情怀。


一枚小小的校徽,像一段沉默的岁月,无声地躺在时光的长河里。



一张发黄的“入学通知书”,父亲的老自行车托着少年少女的行李卷,在绿树白墙间穿梭,鸟儿悄悄听着我们心中的歌唱,那九月的秋风曾拂过远方的理想。


一身蓝白红相间的校服,求学路上穿着它迎接18岁那年的挑战,享受那个当下,哪怕混沌、迷茫,但在未知之中探索,看团团迷雾化作云淡风轻,是生命必经的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乐趣。



一张有些褪色的饭卡,它唤醒了你的记忆;英语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化学课后的饥肠辘辘,还有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的学校食堂。



一沓老试卷,那缤纷的青春岁月在一张张翻开。多少个日子,我们迎着清晨第一缕风,穿过夕阳里最后的暮霭,滋润着校园里满目的苍翠。



一张泛黄发旧的毕业照,镜头咔嚓一下,我们一排一排站在那里,留下了最美的身影,缤纷的彩霞映照在青涩的脸庞,心中的梦想仿佛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





三尺讲台
负责任教育成就千种人生




“在近40年教育从业经历里,做过的引以为豪的一个决定是什么?”
“选择来永乐店中学。”
这是已经退休的原校长杜福栋给出的答案,或许,这也是不少永中老师心中的答案。


从永乐店中学出发、再回到永乐店中学,杜福栋在36年的农村从教经历中,担任农村学校校长20年,在永乐店中学学校的建设发展进程中,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出“办负责任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先后引入“多元智能”、“赏识教育”和“友善用脑”理念,不断突破创新,探索乡村教育之路。

永中教师旧照资料图


办校70年,永乐店中学迎来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师,我们联系了四位老师,试图通过老师的角度,进一步了解这所通州老牌名校。

“能在永中当老师,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永中的老师如是说。


物理教师关正兵从1995年参加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20多年来,他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坚持做到“把放心留给家长,把爱心留给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把教授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贯穿始终。

化学老师马东梅也已执教近二十载,一直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她秉持踏踏实实履行岗位职责,认认真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澈空灵的天地。

“熟悉的板书、熟悉的声音,地理课也可以这么有趣……”这是学生对地理老师卞二松的评价,作为高三二部年级组长,卞二松不仅要忙着防疫相关工作,还要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保证给学生们讲好每一个知识点。同时,课后还要抽时间与学生谈心……“在我们眼中,卞老师一直是忙忙碌碌的,不是在巡视教学楼的路上,就是在紧张的课堂上。”永中学子如是说。

1995年参加工作的英语老师于淑春,除了是初中英语教师还兼任班主任。她常说的是:我们的教育工作不可能使每一名学生都达到优秀,但是我要做的是,引领每一名学生成长,给予他们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带领他们朝向自己的梦想而前进,力求帮助每个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具有乘风破浪的进取精神,引领他们驶向成功彼岸。


其实,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位老师之外,永中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学科教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每个人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是需要有人引领的,一辈子能遇到一个好师者是一生的福分。可以说,能在永中当学生,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校园走廊里永中“读书会”特色展示栏


半个多世纪以来,历代永中教师将育人和发展作为核心追求,铸就“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不甘人后”的永中精神,形成“办负责任的教育”的办学特色。



希望改变这些学生的命运,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希望培养他们精神的富足,让年轻孩子们从拥有知识开始,继而拥有高尚的品格和灵魂,在永乐店中学的一块大石上,这样写道:“三年,改变一生。”





回不去的青春
永远的永中




往事在一低头之间四散开来。在那个青涩的年纪,我们很难理解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高考的压力,总是一天比一天要沉重些。学校在虐我们的同时,我们也有自己小天地,属于吃货们的基地。

没有开门的老刘煎饼小吃

听已经毕业多年的永中学子说,当年在校门口,他们最爱吃一家“老刘煎饼”,随着永中旧址拆除,“老刘煎饼”门店也已经搬迁,我们寻路许久终于找到,却不巧门店未开,或许,这正如那些不复返的青春。


拆除后被围挡起来的永中旧址

穿着校服,晃在这条北内环路上的日子,似乎并没什么迷人之处。只是毕业多年之后,路过永中旧址,看到对面新址校门打开的瞬间,陆续走出的学生。


你才明白,有一段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叫校门口。


如今,永乐店中学已走过70年的历程,70年弦歌不辍,薪火相传;70年砥砺前行,硕果累累,回望走过的岁月,永中以“办负责任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不甘人后”的精神为引领 ,连续10年被评为通州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的学校,成为服务周边、辐射全区、影响全市的市级示范高中校,向家长和学生交出了一幅幅满意的答卷。


3月9日,永乐店中学正式发布70周年校庆纪念章,正面突出“70”,巧妙的将“7”作为分隔符,同时“7”又如同阶梯一般,预示着学校蒸蒸日上。前景为永中新校区办公楼线结构,后景为永中旧校区办公楼线结构,上面书写着本次70周年活动的主题:弘扬永中精神·办负责任教育。下面为:1952-2022。


背面为校徽形象和永中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不甘人后”。侧面设计为“70”压花。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据说,永乐店中学在同学们的心中还有一个爱称——永乐神殿,用来表达对于通州这所老牌名校的敬仰,直到现在,许多从永中毕业的学子还会经常怀念那时候在永中为了梦想奋斗的日子。


时光斑驳,在永中上学的时光,每一帧都是回不去的青春。但是,关于永中的青春故事会一直留存于记忆中。即使褪色,想起来依然鲜活。


欢迎评论区留言
分享你
留在永中的那些青春记忆


图、文/记者 张欣
部分图片来自永乐店中学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俊”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