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古诗带拼音
《清明》是 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经典七言绝句。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 展现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及其拼音标注: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qīng míng shí jié yǔ fēn fēn, lù shàng háng rén yù duàn hún。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ǔ yǒu, mù tó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诗句解析
第一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雨纷纷”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点, 细雨纷飞, 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这里的“纷纷”不仅形容雨的细密, 还暗示了人们心情的复杂。
第二句: 路上行人欲断魂
“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了行人在清明时节的悲伤情绪。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 许多人都会在这个时候怀念逝去的亲人, 因此“欲断魂”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内心的哀伤。
第三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
“借问酒家何处有”展示了诗中行人的迷茫和无助。 在这种悲伤的情绪下, 行人希望能找到一处酒家, 借酒消愁, 暂时忘却心中的痛苦。
第四句: 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遥指杏花村”为全诗增添了一抹亮色。 牧童的出现和他所指向的杏花村, 给行人带来了一线希望, 仿佛在告诉人们, 无论多么悲伤, 生活中总会有美好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
背景知识
杜牧(公元803-853年), 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 内容丰富, 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这一天不仅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也是人们踏青郊游的好时机。 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 包括扫墓、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
总结
《清明》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展现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心情变化。 杜牧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的美丽画卷, 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和清明节的文化传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夕”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