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问答 > 招生问答

清平乐村居这首诗

摘要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 人辛弃疾的词作, 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 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 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诗词原文及翻译

《清平乐·村居》的原文 如下: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 听起来温柔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 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 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诗词赏析

描写手法与结构

《清平乐·村居》在艺术结构上, 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 布置画面, 展开人物的活动。 从词的意境来看, 茅檐是靠近小溪的。 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四句, 连用了三个“溪”字, 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

写景与写人

在写景方面, 茅檐、小溪、青草, 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 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 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在写人方面, 翁媪饮酒聊天, 大儿锄草, 中儿编鸡笼, 小儿卧剥莲蓬。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 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 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作者的情感与生活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 打击, 志不得伸, 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 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 字幼安, 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 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 不久投归南宋。 历任江阴签判, 建康通判, 江西提点刑狱, 湖南、湖北转运使, 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 四十二岁遭谗落职, 退居江西信州, 长达二十年之久, 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 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 不久罢归。 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 均未被采纳。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 富有爱国感情。

综上所述,《清平乐·村居》不仅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 的农村风俗画, 也是辛弃疾对于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热爱之情的深刻表达。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原”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