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问答 > 招生问答

吉林铁路经济学校怎么样(吉林铁路经济学校照片)

摘要作者优雅的胡子走在吉林市重庆街上,财富广场东侧有条僻静的小街。小街修建于伪满时期,当时叫做四纬路,解放后更名为武昌路。几十年前,就在这条小街的路北,曾有一个管控吉林省东部铁路工业企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走在吉林市重庆街上,财富广场东侧有条僻静的小街。小街修建于伪满时期,当时叫做四纬路,解放后更名为武昌路。几十年前,就在这条小街的路北,曾有一个管控吉林省东部铁路工业企业的部门——沈阳铁路局吉林工业公司。尽管这个公司算上留守部门,前后存在也不到二十年,可正是这二十年,恰恰是吉林铁路在吉林省的影响逐渐势微的过程,于是乎了解铁路工业公司,或可从一个侧面管窥到吉林铁路部门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变迁。

八十年代的重庆街41号


一、吉林工业公司的设立

解放前,作为东北重要的铁路枢纽和铁路管理机构驻地,吉林市的铁路部门在东北地区一直具有重要的影响。日伪时期,殖民先锋满铁会社早早就在吉林市设立了满铁氧气厂(黄旗屯)、满铁吉林枕木防腐处理厂(哈达湾)、满鲜车辆株式会社(新地号)等服务于铁路运输、建设的实体工厂,让吉林市的铁路部门超越单纯的运输,呈现出特殊的系统化。1948年吉林市解放后,东北铁路管理总局接收吉林市的铁路资产,成立了吉林铁路管理局,开始着手恢复由于战乱而损毁严重的吉林市铁路工业体系,以保障铁路交通正常运营。

为适应经济恢复和铁路运输、基本建设的需要,吉林铁路管理局相继创办了吉林机械厂等一系列工厂。随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全新的吉林铁路工业系统被逐步建设起来。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的吉林铁路局已经拥有了吉林铁路配件厂、吉林水泥轨枕厂、吉林电务器材厂、朝阳镇工务器材厂等众多企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顺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吉林铁路局决定设立一个新部门,管理铁路局内日益壮大的工业生产企业。1980年,根据吉铁人字(80)573号文件精神,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吉林铁路局工业公司在10月1日正式成立。

1979年8月,当时铁路医院占用铁路局老体育场兴建的住院部大楼落成,位于重庆街41号的住院部迁入中兴街新址。腾空的旧住院部分别交给其他铁路单位使用:临重庆街一侧北端二层建筑,由铁路工程处使用;临重庆街一侧南端八角楼,改为铁路运输法院和运输检察院办公楼;武昌路一侧的原满铁医院附属建筑,则成为吉林铁路工业公司的办公场所。工程处和八角楼因临街而为人们所熟知,而工业公司则因身处闹中取静之所,竟常常被世人忽视。

工业公司旧影,取自《吉林省铁道志专辑2》

二、吉林工业公司的变迁

吉林铁路局工业公司设立仅仅三年,便迎来一次重大变动。1983年9月,根据铁道部(83)铁劳字1186号文件“关于对东北地区铁路局机关进行改革”的决定,吉林铁路局自1983年10月1日起,正式并入沈阳铁路局。因吉林铁路局被撤销,工业公司被划归沈阳铁路局管理,名称也随之改为沈阳铁路局吉林工业公司。

更名后的工业公司人事和机构并没有太大变化,公司经理继续由曲国臣担任,只是后来又在两名副经理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名兼任总工程师的副经理(马玉民)。公司机关仍由办公室、企管办等科室组成,另外教育中心、技术开发、基建、采购站,以及负责管理铁路系统内“大集体、小集体”企业的集体分处也同时属于工业公司的下属机构。截至1985年,工业公司下辖吉林配件厂、朝阳镇工务器材厂、吉林电务器材厂、明城机械厂、吉林水泥轨枕厂、吉林砖瓦厂、黄旗屯氧气厂、吉林印刷厂、吉林直属汽车运输公司、九站采石场、马鞍岭采石场、五道沟采石场、安图采石场、明城采石场、吉林锅炉检验所等15家企业(范围超出吉林市行政区划)。1985年全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2750万元,实现盈利407.7万元。当时吉林工业公司下属工厂生产的机车车辆配件、轨枕马铁扣件、机床设备修造、发电轨道车组装、液压捣固机、辙叉、尖轨、色灯信号机、通话柱、吊车制造、液压起拨道器、红砖、水泥、轨枕、氧气、道碴等产品在系统内,还是拥有较高信誉度和美誉度的。

1986年工业公司撤销留念照

然而历史似乎是要将“变化”当作工业公司的发展特色。自划归沈阳铁路局后,仅过了三年,作为当时铁路系统机构改革的重要举措,1986年,沈阳铁路局决定撤销吉林工业公司和锦州工业公司,仅保留沈阳工业公司(总经理陈继鹏)管理原沈阳、锦州、吉林三个公司下辖的“国营企业”。吉林工业公司被撤销后,原机关人员大多被分散安置到铁路系统的各个单位。虽然吉林工业公司退出历史舞台,但旧系统还有三个机构得以保留:一、公司机关缩编为沈阳工业公司吉林联络组(负责人是车承彦,最初在原工业公司二楼办公,后迁至集体企业处)、集体企业处(已为沈阳铁路局集体企业管理处下属,负责管理吉林地区铁路工业系统内的“集体企业”,办公地址在工程处对面的铁路防疫站后身)、吉林采购站(办公地址在原工业公司一楼)。堪称巨变的1986年只是变化的开始,在随后的日子里,这三个机构并未停止“变化”,尤其是在重庆街41号原工业公司的院落里。

三、撤销联络组

由于地理位置较好,吉林联络组撤出重庆街41号后,采购站在原工业公司办公楼开设了一个招待所,由采购站副站长寇金发兼任招待所经理。招待所设立的初衷是面向来吉办事的铁路工业企业人员提供食宿服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招待所效益远不如预想,最终只得停业。再后来,停业的招待所被外人租赁,开设了一家(疑似叫康泰,或有误)洗浴中心,原本宁静的院落开始变得愈发嘈杂。或许因为院落的东侧二层楼先后为工程处派出所和公安处乘警大队的办公室,洗浴中心只经营了一段时间便匆匆收场,楼房另租给一家医院(吉林市创伤医院前身)使用。

由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当时,铁路系统内各单位纷纷创办被统称为“多经”(多种经营)的商贸公司。工业公司吉林联络组也成立了一个小公司,名叫吉林市北方铁路物资经销公司,由曾任吉林铁路砖厂副厂长的薛亚明负责管理。

1994年,变革之风再次袭来。沈阳铁路局对工业公司进行改组,成立了沈阳铁道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沈阳工业公司吉林联络组、采购站被一并撤销,两个在吉机构大部分人员被划归铁路工程处(工程机械厂)管理。当时,北方铁路物资经销公司还在重庆街工业公司原址办公。而就在这个撤并的混乱期,北侧的工商银行培训中心紧贴着院墙开始急速修建了一座高楼,由于撤并工作导致人心惶惶,没有人在意那座高楼拔地而起。待到撤并结束,进入稳定期后,大家发现这座高楼让属于铁路单位的一侧“吃了大亏”——愈发促狭的空间,在后期拆除负责整个办公区域和附近铁路住宅供热的锅炉房,新建盖法院办公楼时,不得以,只能建设一座三层楼房,以避免影响工行高楼的采光。

​1996年,经过时任公司负责人的多方努力,北方铁路物资经销公司的隶属关系由铁路工程处的工程机械厂转为吉铁分局的多经处。又过了三年,变化再次降临:1999年6月,作为与原吉林工业公司有着一定关系的北方铁路物资经销公司(当时转为分局外经处管理),与同院的其他单位一起,见证了八角楼等满铁医院旧址建筑被最终拆毁,改建为商住楼。

四、后记

吉林铁路系统的工业发展,并没有因重庆街41号的消失而停滞。在吉铁分局机关大楼里,由车承彦负责的工业办公室在九十年代开始发挥一定效用。然而吉林铁路系统的规模企业,始终归沈阳铁路局管理,它们与吉林铁路分局的关联,莫过于在新世纪,一起开启了被边缘化的趋势。​在吉铁分局被撤销后,吉林铁路系统最大的企业——配件厂甚至迁址龙潭山下,原址被开发成了沈铁幸福里居民小区……

走在今天的重庆街和武昌路交汇口,铁路工程处已远迁四川,旧时典雅的八角楼及其附属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吉林工业公司更是寻不见丝毫踪迹。这一切让我对即将开始的新一轮修志工作中,诸如工业公司在内的那些曾经的吉林铁路单位,1985年之后的史料是否会被认真对待,深感担忧。

或许站在沈阳铁路局的角度,许多发生在吉林市的铁路历史并不值得一提,但作为一名吉林市的铁路子弟,我实在不忍心、不甘心任何一段铁路历史被外人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省略。毕竟作为一座城市特殊的记忆,即便是一星、一点历史,谁又敢轻言不值得后来人反思、借鉴、警示呢……

工业公司领导干部合影,取自《吉林省铁道志专辑2》


相关阅读:

吉林老城:吉林市人民医院从东洋医院开始的110年历史变迁

2021年,这个公司迁出后,吉林市重庆街上已无铁路单位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特别鸣谢潘汝范先生、名明茗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楠”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