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学校正规吗(文德学校正规吗)
德国人在青岛开埠以后,基督教教会,开办学校作为立脚,青岛出现市立女中(二中),私立圣功女中(七中)、私立文德女中(八中)、礼贤(九中)、崇德(十一中)。

大鲍岛北的山坡上,一字排开,礼贤,文德,崇德学校,文德女中隐在倆大哥哥身后,很是受宠爱。
1901年德国基督教同善会教士尉礼贤创办一所中学,以自己的汉文名字命名为礼贤书院。
“我有幸在中国度过了生命中的25年光阴。像每一个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许久的人一样,我学会了爱这个国家,爱它的人民。”这是德国人卫礼贤(RichardWilhelm)的一段话,他是20世纪欧洲最著名的汉学家,他所翻译的《论语》、《孟子》,至今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1924年,青岛礼贤书院。
1905年在学校旁建女生部,以他新婚妻子(SalmeBlumhart)的汉文名字命名,叫美懿书院。在封建的旧中国,人们不愿让女子读书,首期仅5名学生,其中之一以后成为陈独秀的夫人。1910年,在武定路同善会医院旁建了新校舍,学生增加到了100多人,这时学校改名为青岛淑范女中。
1914年日军攻打青岛,学校停办。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胶州,合并于坤英女中,1920年重回青岛,在城阳路,济阳路口建校舍,改名文德女子中学。

民国青岛文德女中校徽
民国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女子学校是大胆超前的新生事物,算是贵族学校,能够上这3所女校的女学生都有优越的家庭和生活条件,满校园着了长衫白袜的女孩子,袅袅款款上下台阶。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经过这3所学校培养的名媛淑女,婚姻上就有了攀龙附凤的砝码,中学毕业堪比如今留学镀金。
更有甚者中学毕业,就找个好人家嫁了,成为“幸福”的全职太太。

1929年,青岛特别市私立文德女子中学毕业证。

上世纪三十年代,青岛文德女中学生留影
文德女中往南下坡是大鲍岛,往北下坡去小鲍岛,兀自矗立坡顶,像极了一座四面高墙的城堡,校园比马路高出不足丈的样子。
中医院门前一三角形街头,花岗岩街心小品花坛,城阳路济阳路在这搭界,平时难见人迹。

上世纪三十年代,文德女中校门前。
文德的校门开在西面的“城墙”上,宽不足两米,进门一石壁迎面,侧面藏了一阶石头台阶,高大的铸铁花门对开,像英式庄园,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寓意拒男士千里之外,小女子潜心读圣贤。
上得石阶便是一方空地有网球场,篮球架,虽然不大也安排的紧凑精致。

1945年,青岛文德女中毕业留影(晏积庆提供)

1945年,青岛文德女中毕业留影(晏积庆提供)
又有几级石阶上到坡顶,便是文德的主办公楼,两层,高高的层高,坡屋顶牛舌瓦,屋脊顺山势起伏,四周开窗,德国风格,木梁木柱浮雕一样外露,窗户宽大劵拱,线条简洁流畅,窗棂还加入了中国因素也相得益彰,整面的玻璃檐廊采光通透,腰线,檐线装饰。
楼内,厚重的木制楼梯,雕刻的楼梯扶手立柱,内廊,两侧花纹玻璃窗,笔直的红漆木地板,电视剧《潜伏》在这儿拍最合适。各级部都在这儿备课,批改作业,偶尔有失控的孩子会被叫来,亲切交流,亲切程度由班主任拿捏。
这么一座百年多的建筑,青岛也没几座,被熊孩子夷为平地,鼠目寸光,古迹是无价滴,这是教育口该干的事儿吗?这智商直逼济南火车站。

上世纪三十年代,青岛文德女中高中毕业生合影。
城墙内,也不在一个水平上,高低交错了几块台地,都有石质阶级相通,办公楼是制高点,下台阶往北是小操场环绕了办公楼,更显得办公楼的高。
主教学楼与办公楼隔了操场相望, 喊声相闻。
文德与崇德一墙之隔处难得的一小块树林。
文德除了大门四周围墙没有别的交通道路,校园里槐荫散落,小小花园星星点点,只闻人语不见影,闹中取静是个读书的好去处。

上世纪三十年代,青岛文德女中学生留影。
校园的南面围墙上有两株百年桑椹树,学校对面的中医院老中医告诉说:那两棵百年桑椹果泡水:不生瘟,不生心火,皮肤白稚细腻,不生火牙。
四楼教室的窗口东望出去便是对面山坡,小鲍岛,民居层层叠叠往山坡下逶迤,学生的读书声传出去多远。
早上的太阳照进窗户时,下面山沟里的房屋还笼罩在阴影里。

1945年,青岛文德女中毕业留影(晏积庆提供)
1944年8月,文德女中改为市立第三女子中学,1945年9月又恢复原名。
抗战胜利,民国35年,1945年11月2日,一则“甄审令”公布在《青岛公报》的头版位置上:“凡沦陷区敌占所设中等学校教职员、学生须一律甄审,未经甄审合格之学生与教师,一律不承认其学籍、教龄,不能继续求学和报考大学,不能继续任教。”甄审令一出,就意味着盼到的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仍然在失业、饥饿、贫困中苦熬的人们,不仅生活、出路毫无保障,头上还会扣上一顶“附逆汉奸嫌疑”的帽子,坠入更深的苦难。

费筱芝烈士

1945年12月16日,青岛文德女中20岁的女教师费筱芝因张贴反甄审标语,在青岛街头被杀,费筱芝是体育健将,全市运动会的金牌,还是著名文德女篮的主力,她被枪杀在全国演化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甄审运动。
国民党就这死德性,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窝里横,抗战胜利成了接收大员五子登科,转进台湾连个民进党也干不过,没救。
中共青岛市内特支及时掌握了反甄审运动的发展事态,特支成员王文成、王文仁均以崇德校友的身份参加了集会。12月上旬,特支书记张辽专程回市委汇报。市委认为,这是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的极好时机。一桩枪杀惨案反甄审,从市立中学、文德、礼贤、市立女中开始迅速扩大到全市师生。

14日,全市师生八千人,齐集第三公园,要求市长李先良前来答复问题。李先良不敢到场,张乐古却以欺骗手段将马绪登、邢雨辰等代表骗到市政府进行“谈判”,暗中将他们扣押。特支成员决定因势利导,发动大家到市政府游行请愿。游行队伍高举横幅标语,高呼口号,经中山路等主要街道,浩浩荡荡,奔向市政府。途中,交通公司、电业局、四方机厂、颐中烟草公司等单位的工人,纷纷加入游行队伍,参加群众多达1万余人。迫于广大群众的强大声势,李先良不得不出来和大家见面,孟云桥则表示接受师生所提出的条件,次日作正式答复。为声援青岛反甄审运动,平、津、宁、沪等地纷纷来函来电表示声援,全国各地的慰问信件纷至沓来。重庆《新华日报》、山东《大众日报》、胶东《大众报》等,都陆续刊载了消息。中共中央华东局也发出了《关于青岛学生运动的指示》,应以费筱芝惨案凶手为主要打击目标,力争实现师生提出的“惩凶”、“保障人权”、“取消甄审”等要求。

同学们在费筱芝的墓前祭奠
青岛反甄审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青岛的第一次大规模学生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国民党当局。迫于学生、市民的游行、罢教的形势与国民党高层施加的要求安定民心的压力,李先良被迫舍车保帅,将凶手捉拿归案。1946年7月31日,青岛地方法院检察处经侦查终结,被告青岛保安队员王玉明被提起公诉,证据确凿。王玉明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1945年12月24日,新任文德女子中学校长郑光农到任视事。

1946年,抗战胜利后文德女中的第一届毕业生。

1950年,青岛私立文德中学初中部第二十五届毕业生留影。

1955年1月,青岛八中少先队员给军属送光荣灯。

上世纪七十年代青岛八中学生合影(源自王少林的美篇)

解放后,1952年文德女中改为青岛八中,1968年从女子中学改为男女合校。

梅山夫妇合影
梅山,原名刘文懿,194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七姊妹中排行第五。18岁时是市立女中(现青岛二中),私立文德女中(原八中)两个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是青岛最早开展女学生运动的革命者。在私立文德女中,为了抵制日伪当局的奴化教育,梅山带领党员和进步学生组织了高中部和初中部的全校罢日语课斗争。
侯文梅,女,“文革”时任青岛八中校长。运动中被斗,被关押,现基本确定她是自杀,据知情者说,临死前留下两句话:“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自行消灭的不一定是敌人“。但她的亲属不相信她会自杀,怀疑是被打死,理由是侯校长性格开朗坚强。
关于侯文梅校长,青岛即墨南泉人。父亲是山东大学的教授,她是解放前学生时代参加革命,做地下工作。解放时,她是参加接受青岛市立女中(青岛二中)的干部。改成二中后,任音乐老师。后调青岛八中任校长,琴棋书画样样出色,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女子。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冲击,据当时在市立医院实习的一位医生回忆,某天半夜,抬来一个人救治,正是侯校长,浑身伤痕,昏迷。虽然这次死里逃生,最终没有摆脱不幸,侯文梅校长在天之灵校友不会忘却。

王重生(左上)和文德女中的同事们
留学美国的音乐教师王重生、王复生姐妹都是钢琴家,被称为“钢琴姐妹花”,在青岛高端音乐会上,王氏姐妹的钢琴独奏、重奏是不可缺少的节目,她们在校内、外教出几百弟子,为“琴岛”美誉立下大功。王重生老师不顾年事已高,文革后经常看到王老师的身影,孜孜不倦,免费培养了一大批英语爱好者,闻名岛城。

上世纪三十年代,青岛文德女中女子田径队。

上世纪三十年代,青岛文德女中女子篮球队(1937年·北洋画报)

上世纪三十年代,青岛文德女中篮球队是岛城一支劲旅。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文德女中宋兹心等人亲自参加运动,与山大同学共同活动。宋兹心是青岛市女子排球队队员,曾参加华北运动会、全国运动会。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八路军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岛解放后,曾任市妇联主任、市委秘书长、副市长、她的丈夫李光远也曾任副市长,夫妻均为副市长,是岛城政坛佳话。

阳信路4号,王重生、王复生老师故居,对面就是两层的八中老教室。

同学,你每天从城阳路,阳信路这个路口上学,路上肯定背过课文、单词,每年冬天班级跑操也是从这儿跑到德平路绕圈。

原有的“城墙”荡然无存,百年老校建筑夷为平地,历史也可以被优化重组。

“文德楼”,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一隅里的老教室

文德女中对门邻居还在,她见证了城墙内发生的一切。

崇德虽然兼并了文德,最终也没逃脱被吃掉的命运,不用看里面肯定有座“崇德楼”。

左上方礼贤(青岛九中),圈里上是文德女中(青岛八中),下为崇德中学(青岛十一中)。

不变的市立医院老楼

不变的基督教堂
文德女中这座有百年光荣历史的学校,先是1986年改回青岛女子职业学校,1998年被一墙之隔的崇德(十一中)吞并,2008年11中又被礼贤(九中)兼并。终被湮灭在了“改革”的大潮里。
本文作者:黄桦,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重新编辑整理并添加图片发布,图片源自晏积庆、青岛新闻网、青岛市志、收藏网等,转载请注明!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夕”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