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生平事件(泰戈尔生平事件)
作者:何 路
“樵夫的斧头,问树要斧柄。
树便给了他。”

树明明知道,将斧柄给斧头的后果,那就是樵夫拿了有柄的斧头,自然会将自己砍倒。况且,既然是要斧柄,当然是要用自己做斧柄的。这意思非常明显是要杀自己,树却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当作斧柄,给了斧头。这诗的寓意是多么宽广,简直无量无边。
写这诗的人正是印度诗人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
泰戈尔主要以诗集《吉檀迦利》和短篇小说的成就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然而他的每一首诗都写出了人性最真实一面。这首小诗是他的英文诗《飞鸟集》第71首。

古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泰戈尔在《故事诗》和《吉檀迦利》里有专门写佛教的诗。这首诗虽然不是写佛教的,然而,这棵树在泰戈尔的笔下却也有了佛性。

你看这树多像当年的释迦牟尼佛,他在没有成佛前曾是仙人,曾被歌利王凌迟处死,丝毫没有瞋恚心,成佛后却第一个度了歌利王,也就是后来一直跟随佛陀的尊者憍陈如。
这样一首小诗,英诗原诗只有一句“The woodcutter's axe asked the tree for its handle and the tree gave it to him.”可谓言简意赅。诗人泰戈尔的人性高度却在这首诗里得到极致呈现。
再看看《飞鸟集》第71首是如何写鸟与云的:
“鸟儿愿为一朵云。
云儿愿为一只鸟。”

这又是一种多么现实的人生。正是中国俗话说的,站在这山看那山高。或者有的父母总认为别人家的孩子好,或者男孩子羡慕女孩子,女孩子羡慕男孩子。人的好奇心在于,总想成为自己不知道的那一种类型。又比如没有女儿的父母羡慕别人有女儿,没有儿子的父母羡慕别人有儿子。人生的哲理,只用鸟与云的相互意愿便深刻表达出来。这样的诗,让人读后会产生多少丰富的联想啊!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对于根与枝的关系,泰戈尔在《飞鸟集》第103首是这样写的:
“根是地下的枝。
枝是空中的根。”

根与茎,原本是联为一体的。这首诗让人想起曹植的“煮豆燃豆萁“诗。人总是喜欢分别出你我。其实,这个世界上许多事情是不分你我的。兄弟原本是父亲这棵树上共同结的果,然而却常常相残。
人人都害怕自己吃亏,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与人闹别扭。智慧的诗人泰戈尔正是对人间这种种恶习看得非常清楚,用短短两句诗就将这一人生现象说得清清楚楚,可谓击中要害:要永远团结在一起,因为本来就在一起。

这些诗都收集在《泰戈尔诗选》中。其中收集了泰戈尔的《故事诗》《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原诗集或节选诗集。《园丁集》主要写爱情和人生,《新月集》是儿童诗,诗中写的是自己的爱子贤妻。
或许正因为泰戈尔是一个非常精通佛法的人,他可谓长寿诗人,他在这个世界上停留了80多年,仅从事文学活动就有60多年的时光。泰戈尔一生共写了50多部诗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90多篇短篇小说、20余种戏剧。
泰戈尔诗作最大的特点是注重诗本身,而并不太注重形式。他的孟加拉文诗多有韵律,英文诗则多为散文化,让诗本身的魅力放射出超亮光芒。这种自由的写法,对中国新诗的开创起着极大影响力。

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诗人泰戈尔的英文诗除了原创外,都是自己从孟加拉文翻译的,被称作“第二原著”。这样最大的好处在于,防止别人不够达意的翻译伤了原诗之美。
泰戈尔离开这个世界又已超过81年,他的诗性光芒却依然以最亮的光度闪烁。我相信,这种光芒将永远闪烁下去,直到人类的尽头。
2020.8.28晚上23:15分 中国·西安
我是头条品书官何路,来今日头条,搜“免费书单”,海量小说免费读。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龙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