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信息 > 招生信息

天津音乐学院南院位置(天津音乐学院南院地址)

摘要迎新春专场|天音学子“舞动文化自信 彰显民族风采”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指示精神,2020年1月2日晚,由天津音乐学院舞蹈系王鸿昀策划、周涛监制,许姝老师担当总导演的“文化自信
迎新春专场|天音学子“舞动文化自信 彰显民族风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指示精神,2020年1月2日晚,由天津音乐学院舞蹈系王鸿昀策划、周涛监制,许姝老师担当总导演的“文化自信迎新春——天津音乐学院舞蹈系中国民族民间舞专场”在天津音乐学院(南院)舞蹈实验剧场华丽上演。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指示精神,2020年1月2日晚,由天津音乐学院舞蹈系王鸿昀策划、周涛监制,许姝老师担当总导演的“文化自信迎新春——天津音乐学院舞蹈系中国民族民间舞专场”在天津音乐学院(南院)舞蹈实验剧场华丽上演。现场嘉宾观众200余人出席并观看演出。

嘉宾和演职人员合影

演出由蒙古族群舞《天颂》拉开序幕,演员们用充满激情的肢体语言诠释着“大草原的自然之美,天地之灵,任我展翅翱翔”的自由。有歌颂沂蒙精神的山东秧歌独舞《探美沂蒙山》,以写实手法勾勒出勤劳人民的东北秧歌群舞《小保姆》,反映新时代淮河两岸“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青年精神风貌的安徽花鼓灯独舞《兰花》,描绘出孟春苗岭姑娘们喜跃抃舞、幸福生活画卷的苗族群舞《春到苗岭》,还有匠心创作通过舞蹈表演解读留守老人内心世界的汉族独舞《等待》……全程近两个小时的演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最后压轴大戏汉族群舞《东方红》将演出推向高潮,该作品创意性地将歌曲《保卫黄河》融入其中,通过鼓子秧歌、胶州秧歌等舞蹈以恢弘的场面和磅礴的气势,强化独舞、双人舞、群舞等舞蹈形式在空间的大幅度流动,彰显了生活在黄河两岸中华儿女的勤劳、勇敢、智慧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傣族男子群舞《吉祥树》

蒙古族群舞《天颂》

安徽花鼓灯独舞《兰花》

瑶族群舞《瑶鼓晨曦》

山东秧歌《探美沂蒙山》

东北秧歌群舞《小保姆》

汉族独舞《等待》

总导演和演员合影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以文化自信提升治理效能,把精神力量淬炼成治理资源,我们就能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天津音乐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专场演出充分展现出天津音乐学院舞蹈系师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民族文化艺术过程中焕发着蓬勃朝气和不竭力量。

本场演出由天津音乐学院舞蹈系主办,斐客文化、麒麟教育承办,天津城市书院、中国报道《特别关注》协办。

总导演 许姝

许姝2006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同年进入天津音乐学院舞蹈系任教,主要从事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本科教学和剧目创作工作。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天津舞蹈家协会会员、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客座教师、中国民航大学舞蹈团艺术指导、天津滨海新区泰达文化中心艺术顾问。参加高等艺术教育工作十余年来,其原创舞蹈《吉祥鼓声》、《春到苗岭》、《小保姆》、《兰花》等作品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舞蹈展演、华北五省舞蹈比赛以及天津市舞蹈比赛中获奖,连续三年荣获中国香港国际舞蹈大赛优秀导师铂金奖。许老师先后撰写了《在中国民族民间舞传承路上的几点思考》、《中外舞蹈素质教育历程》、《随心而舞—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意识的培养》等学术文章;协助北京舞蹈学院编创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教材,参与了天津音乐学院舞蹈系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主持编创了天津音乐学院舞蹈教育中心《中国民族民间舞实用教学组合》。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