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实验中学宿舍怎么样(去财政学院宿舍好吗)
高晓蓉老师教学照
高晓蓉老师工作照
齐鲁网济宁9月8日讯(记者 闫帅)高晓蓉,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在刚刚结束的“2016齐鲁最美教师”颁奖盛典上,高晓蓉接过孙伟副省长亲手颁发的“齐鲁最美教师”奖杯,成为全省中职学校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
9月8日中午,齐鲁网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了高晓蓉老师,平日不爱面对镜头的她在学校领导的鼓励下同意了记者的采访。在校园里,农学专业的学生都这样描述高晓蓉“和蔼可亲、朴实认真、教课好、有耐心”。下午4点半,记者终于等到了从梁山蔬菜试验基地赶回来的高老师。
初见高老师,中等身材、穿着朴素,一双老旧的运动鞋格外引人注意。和她打招呼握手时,感觉她的手甚至有些粗糙。面对记者的采访,高晓蓉显得有些紧张,随着话题的深入,她的故事才慢慢展开·····
关于自己:八年知识沉淀 勇挑教学重担
高晓蓉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的高级讲师,从参加工作,便坚持在一线教学,到今年刚好25周年。1991年,大学毕业的高晓蓉分配到了济宁农业学校(2010年济宁农业学校、济宁市财政学校、济宁市建设学校合并组成济宁高级职业学校)从事蔬菜专业方面教学;1999年至今,一直负责学校蔬菜教学实践和科研基地管理工作。据高晓蓉回忆,前八年的教学工作大多扮演教学助手的角色,因为有资深老教师讲授专业知识,工作中不仅她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还养成了爱钻研的好习惯。遇到难题主动请教老教师并及时整理资料,八年的沉淀使她的教学业务得到了很大提升。当老教师退休之后,主抓蔬菜专业教学的重担在校领导的商议下落到了高晓蓉肩上。
关于学生:扎根田间地头 教学模式终获肯定
多年的助教经验让高晓蓉明白,农学学生并不缺乏理论知识,而是动手实践能力。于是,她坚持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不畏严寒酷暑,带领学生扎根广袤田野和实践基地,让他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蔬菜管理经验,还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实践技能。即便到了现在,有些蔬菜种植知识可能讲了近百遍,高晓蓉依然要走进田间地头提前育苗、秧苗。因为以她的经验看来,同样的季节、同样的作物,由于气温雨水等原因,不同年份它们的长势和出现的病症也不尽相同。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高晓蓉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基地,创建了基于“农场有我一片田”教学平台的“岗位化渐进式”涉农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此模式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老师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一块试验田中,将学生定义为“厂长”、“农技师”、“农资销售”等相关角色,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工作习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合作互助的团队意识,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模式下的毕业生就业后深受企业欢迎,多数人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不少学生还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另外,高晓蓉主持编写的《山东省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获得了省教育厅的审定通过和高度评价。
关于菜农:免费技术推广 手机变“致富热线”17年
高晓蓉不只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还是不少菜农口中的致富导师。在采访期间,高晓蓉接到了嘉祥果农周先生打来的电话,咨询树莓种植技术,她先向周先生了解种植园地势地质、周边环境等情况,判定可以种植树莓,于是就耐心地向周先生讲起了相关种植知识和技术。在课余时间,高晓蓉免费为农民朋友提供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她的手机已成为菜农果农的“致富热线”,17年从未停机。除了常见的电话交流,她还经常自费到农村指导农户生产,2002年暑假,在针对金乡大蒜连茬种植造成的病害、推广配方施肥方面,每天跑一个村,连续讲了46天课。宣教处罗主任告诉记者,经高晓蓉培训指导的菜农达八千余人次、家庭农场主百余人。
关于荣誉:虽受之有愧 但会依然向前
关于“齐鲁最美教师”这个荣誉,高晓蓉谦虚说:“受之有愧,我只不过是中职教师队伍里的普通一员,比我优秀的教师大有人在,今年我只是有幸代表我们这个队伍来领得这个奖杯罢了”.这个沉甸甸的奖杯像一支兴奋剂,让一直在前进的高晓蓉不知疲倦,早日能圆她的绿色梦。关于对未来的期望,她简答的回答说:“我愿看到更多学生和菜农的笑脸,他们笑了,我就成功了”。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书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