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信息 > 招生信息

江南专修学院是什么学校(江南专修学院详细地址)

摘要2011年全国残奥会上,一个身材瘦削、戴着黑框眼镜的男孩,在男子射箭项目中一举夺冠,成为该届残奥会首枚金牌获得者。从福利院孤儿到残奥冠军,从默默无闻到万众瞩目,江建所有努力的背后都只有一个目的。庆功宴

2011年全国残奥会上,一个身材瘦削、戴着黑框眼镜的男孩,在男子射箭项目中一举夺冠,成为该届残奥会首枚金牌获得者。

从福利院孤儿到残奥冠军,从默默无闻到万众瞩目,江建所有努力的背后都只有一个目的。

庆功宴上,面对着各大媒体的镜头,他鼓起勇气说出了藏在心底的话。

他表示自己愿意用金牌和奖金作为交换,换来爸爸妈妈的一声“江建,我们回家!”

就在新闻被报道后的第三天,温州夫妻陈叔国和余丽辉赶来相认,经亲子鉴定,确认是江建的亲生父母。

曾经日思夜想的双亲突然被找到,江建会原谅他们的遗弃行为吗?又是什么原因,能让这对父母狠心抛下自己的孩子?


▶一.幸福生活突降噩耗,狠心抛弃患病的儿子

时间来到1988年,随着一声啼哭,浙江温州的陈叔国和余丽辉迎来了一个儿子,陈叔国抱着孩子欣喜不已,给这个白白胖胖的小家伙取名叫“陈艺”。

新生命的降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孩子一天天长大,不到一岁就学会叫“爸爸,妈妈”,夫妻两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

然而,就在一家人沉浸幸福的同时,噩耗也慢慢逼近。

一天晚上,一向很快入睡的陈艺突然哭闹不停,一旁的余丽辉下意识地摸了摸孩子的额头,竟如火炉一般炽热,吓得她赶紧将孩子送去村上的卫生院。医生告诉她只是普通的感冒,随后给孩子打了一针青霉素,交代余丽辉给孩子做好保暖。

可是过了好几天,陈艺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夫妻俩焦急万分,又赶紧带着孩子来到温州市儿童医院。在检查过程中,他们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千万不要是什么大毛病。

可是命运没有一直眷顾他们,医生遗憾地告诉他们:孩子被诊断为小儿麻痹症,并且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

这个结果对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无疑是致命一击,陈叔国瞬间感觉天塌了一般,双腿无力地瘫坐在椅子旁,偷偷抹起了眼泪。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四处借钱,辗转了多家医院。后来从一个亲戚那里听说杭州的一家医院很好,他们决定去那里看看。

几天后,陈叔国揣着借来的500多元,带着儿子来到杭州。在医院的过道里,他看到很多小儿麻痹症患者失去了行走能力,都是被亲人背着,他好怕儿子有一天也变成这样,这让陈叔国感到无力和绝望。

作为一个父亲,陈叔国想要救孩子,但家里的经济根本无力支撑,他突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孩子去到一户有钱人家,或许就能改变命运。

第二天一大早陈叔国来到杭州火车站,他买来一支毛笔、一块棉布,写下了生辰八字及一段话,留下了身上的320元,等孩子睡着后,他一个人决绝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整整21年。

▶二 “我想有个家”

陈叔国离开后,孩子的哭闹引起了濮素贞老人的注意,她是一位社区工作者,见孩子发着高烧,双腿也有些不正常,她已经猜想到是何原因,情急之下只好将孩子送去杭州福利院。

为了方便给孩子取名字,福利院都是一年一个姓,1990年到这的孩子都姓“江”,所以给这个新来的小孩取名叫:江建。来到福利院的江建,经过两次矫正手术可以拄着拐杖行走。

虽然改写了身体的命运,但心灵的伤却无法愈合。

过早的独立让江建内向敏感,从不与他人吐露心事,常常望着大门发呆。

小学时看到别的同学都有父母来开家长会,他只有默默坐在角落里,尽管拄着拐杖走楼梯很不方便,但他还是拒绝了同学的帮忙,他不希望看到别人同情的目光。

有一段时间他很讨厌上生物课,因为老师会讲到“小儿麻痹症”,每当听到这个词,他都感觉是在说自己,很多时候他只想一个人待着。

福利院为了孩子们有“家”的概念,会将他们送去其他家庭寄养一段时间。在江建读五年级时,寄养到福利院副院长的父母家住2年,那段经历是他从记事以来最温暖的回忆。

时隔多年他依然记得那个难忘的下雨天,那天大雨倾盆,慈爱的爷爷背着他淌过过膝的河水。趴在背上的那一刻,爷爷的体温让江建有了一种被爱包裹的感觉。

懂事的江建会帮着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两个老人很喜欢这个孩子,待他如亲孙子一般。逢年过节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候,一大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每到这个时候,江建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父母,一个人偷偷地流眼泪。

每次老师要求作文要写自己的爸爸妈妈时,江建就把爷爷奶奶当作爸爸妈妈,把福利院的兄弟姐妹当成自己的亲兄妹。

是爷爷奶奶的好,让江建初尝家的温暖,也让他萌生了寻亲的愿望。

▶三.得知身世,毅然参加残奥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建考上了杭州江南专修学院,看着一直寻亲心切的江建,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决定告诉他的身世。

在一个档案袋里面,江建看到了写有自己生辰八字的红纸,还有一块泛黄的棉布,上面写着:“我是南方陈家村人,孩子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实在走投无路没钱医治,眼看孩子留下病残,我们于心不忍,把孩子委托给国家,或是好心人抚养。”

江建握着手里的白布,泪水如泉涌般止不住地往下流,这么多年他终于有了父母的线索,也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日。

然而,“南方陈家村”这个地名看起来很明确,但找起来却如大海捞针一般。南方到底是指哪个省市?而且陈家村这个地名有太多个,茫茫人海如何才能找到?

寻亲困难重重,江建想着只要自己变得优秀,父母总有一天会看到他、找到他。

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江建得知第八届残奥会在全国选拔选手,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寻亲的好机会,如果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能在各大媒体露脸,父母或许就能在电视上看到他,经过层层选拔,江建成功进入浙江省代表团的射箭队。

在艰苦的训练中,江建的射击潜能逐渐显露,他也很能吃苦,每次训练后手指常常被摸出血泡,但他依然乐此不疲。

2011年5月26日,在队友的庆祝下他过了23岁生日,在吹灭蜡烛的那一刻,江建许下两个愿望:一是比赛取得好成绩,二是找到亲生父母。

比赛当天,在最先进行的男子复合弓50米单轮赛项目上江建以327环的优异成绩一举夺冠,成功斩获第八届残奥会首枚金牌。

▶四.公开发声,父母认亲

那段时间,残奥会的新闻引来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荣耀加身的江建,终于等来了发声的机会。在庆功宴上,他对着镜头前的父母说:“现在我长大了,很懂事,你们的苦我能明白,我从来没有怨恨过你们,我只希望找到你们,哪怕只见一面,我也就无遗憾了,我愿意用我的金牌和奖金,换爸爸妈妈的一句:江建,我们回家吧!”

当年父母因为经济窘迫而遗弃了他,现在他想告诉父母自己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可以靠能力养活自己,他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努力取得的成绩。

就在新闻播出后的几天,在距离杭州500公里外的温州传来消息,有一对中年夫妻声称自己就是江建要找的亲生父母,他们就是陈叔国和余丽辉。

第二天夫妻俩就从温州赶来,看到坐在会议室的江建,他们哭得泣不成声,一眼就确定了江建确实是他们的孩子,因为和小儿子长得太像了。

陈叔国掩面痛哭,哽咽地说当年确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他遗弃儿子后一直瞒着妻子说当时没救活,亲戚邻居也都以为孩子早就夭折,家里的经济条件好转后他也曾今几次到杭州来打听孩子的下落。

至于那张白布上的““南方陈家村”,其实并不是一个地名,他当时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农村中陈姓村民”。

为了有一个确切的结果,他们去做了DNA鉴定,最终结果显示确实存在血缘关系。

陈叔国和余丽辉激动不已,但江建的心里很乱,突如其来的父母让他有些不知所措,对于父母他也没有了恨,只是这一切来得太快。

陈叔国说他不乞求江建的原谅,只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弥补儿子这些年缺失的爱。当天中午,一家三口吃上了这21年来的第一顿团圆饭,余丽辉不停地给江建夹菜,这是江建无数次梦里的情景,他终于鼓起勇气叫了声“爸爸,妈妈”。

第二天,夫妻俩带江建回到了温州老家,他们要去陈家的祠堂祭拜,陈叔国怕儿子拄拐杖不方便,他俯下身让江建趴在背上,那一刻江建想起了小时候爷爷背他的情景,那种温暖的感觉仿佛又回来了。

来到祠堂后,陈叔国跪在祖先的牌位面前痛哭流涕地说道:“我这个不肖子孙,我带江建回来了看你们了!”江建对父母说自己早就不恨他们了,他已经理解了父亲当年的不容易,希望父亲心里不要有心理负担。

4天后,江建不得不返回杭州学习和训练,只有等放假时才会回温州。

每次回家,陈叔国都恨不得让儿子多提些要求,因为他总觉得心里亏欠孩子,妈妈余丽辉每次买菜都第一个问江建想吃什么,江建说不上来,她索性全都买回家。

在后来的采访中,江建说如果没有获得残奥会冠军,恐怕今生都很难找到亲生父母,他很感激,也过得很幸福。

▶结语

相信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无论父母出于怎样的原因遗弃孩子,都是很难被原谅的。曾经陈叔国以为丢下儿子是为了让他有个好归宿,但这真正是孩子想要的吗?

对于父母的行为,江建的原谅让很多人感动,但也有很多人为他鸣不平。他在博客里这样写道:

"父母的对与错不是我们随随便便就可以评论的,父爱母爱我们到底了解多少,当你了解其中的无奈,当你了解其中的过程当你知道爸妈心里的变化,即使是错,也是对的另一种体现。"

或许在江建看来,放下仇恨,才能迎接新生吧!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