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信息 > 招生信息

浙江慈溪职高在哪(慈溪的职高哪所好)

摘要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发文,慈溪市教育局荣获“职业教育发展挂钩考核优秀单位”称号。据悉,该荣誉称号已经连续九年获得,遥遥领先于其他县市区。近年来,慈溪市坚持职业教育“开放、多样、优质”发展方向,重点做好“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发文,慈溪市教育局荣获“职业教育发展挂钩考核优秀单位”称号。据悉,该荣誉称号已经连续九年获得,遥遥领先于其他县市区。近年来,慈溪市坚持职业教育“开放、多样、优质”发展方向,重点做好“炼就内功 多维互融 外拓影响”文章,打造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五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发展链,为建设工业大市、制造强市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打造了慈溪职业教育新高地。据悉该市拥有职业学校5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4所;成校18所,其中省级现代化成校7所;是首批“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雄踞“2020中国职业教育百佳县市”榜单首位。

一、“三炼就”持续提升区域职教水平

一是炼就专业教师队伍。实施“双师型教师提升工程”,通过评选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组,开展班主任论坛、基本功大赛、金牌杰出教练认定等方式,有效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中“双高型”占比,成功打造一支由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双师型”教师、宁波市名师等领衔的职业教育专业师资团队。目前,该市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占比87.34%,其中高素质“双师型”占63%。

二是炼就课程创新成效。以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深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材、专业实训、考核评价等方面一体化无缝衔接,并加大实践操作课程内容占比,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创业、技能比赛参赛水平。截至目前,已创建德育品牌、创业一条街等宁波“工匠精神”培育提升工程项目40个,历届全国中职技能大赛该市获金数、获奖总数始终保持各区县市前列,慈溪职高、宁波行知职校多次获“全国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学校”称号。

三是炼就学历提升能力。引导中职与高职院校衔接,实行“中本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打造“本科 专科 技师学院 中职”于一体的产教研中高职融合发展大平台,有效打通中职上升通道。截至目前,已推动行知职校与浙江万里学院合作试办“3 4”专业,慈溪职高、宁波行知职校等4所职校全覆盖入选教育部“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开启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和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等15个创新项目试点工作。

二、“三互融”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植根区域经济促进“产业 教育”互融。制定专业服务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职业院校对接宁波“246”现代产业集群、慈溪市“123”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打造一批特色专业。支持慈溪职高、慈溪技师学院2个宁波市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项目,启动技师学院高新区分校与周巷职高雁引智慧工作室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助力区域机电、智能家电行业发展。截至目前,该市职业学校共设汽修、机电等15个大类51个专业,涵盖当地重点一二三产业,其中省级重点骨干示范专业19个。

二是创新培养机制促进“学校 企业”互融。出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提升方案,深化推行“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实现校企“双元”育人。校企共建“大师工作室”,开设品牌企业冠名班,通过强化实习实训环节、增加顶岗实习比例、开展升学学生跟踪联系等方式,增强学生对企业认同感。截至目前,建成28家校企合作优秀企业基地,与149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11个专业2155名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疫情期间,近2000名学生顶岗支持241家企业复工复产。

三是布局实训基地促进“理论 实践”互融。完善“专业服务产业、产业提升专业”机制,在现有5家综合性专业公共实训基地基础上,鼓励引导龙头骨干企业、社区教育学院等建设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累计建成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2家,省级实训基地、开放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1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结合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需求,新建提升家电制造、信息技术、建筑技术、机电模具等现代化专业实训室278个。

三、“三拓展”扩大职业教育办学影响

一是拓展教育功能延伸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基础,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与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相契合,提升对重点工作领域的贡献度。比如积极投身东西部对口帮扶工作,(去年至今)落实锦堂职校分别与安龙县、兴仁市各1所学校结对,组织支教教师2人赴两地进行培训指导,受训教师学员达350余人,宁波行知职校连续9年招收新疆班学生,新接收四川布拖的教育帮扶,锦堂职高累计接收贵州省79名建档立卡“安心班”学生,为中西部地区培养技能人才。

二是拓展跨地域交流范围。主动融入长三角发展战略,通过与上海、杭州等地高等院校开展师资培训交流、课程改革合作实验等方式学习先进经验,提高教学能力。截至目前,已与同济大学、华东师大、浙江大学等7所高校建立长期交流机制。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与韩国白石大学、国际金钥匙组织、德国手工业行业协会、台湾高雄中山工商职业学校、香港职业训练局等国(境)外优质机构开展合作,参与宁波“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建设项目6个。

三是拓展非学历领域优势。积极开发培训项目拓展非学历教育领域,构建成人教育终身学习网络。每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通过全民读书月活动、“传统经典美文”家庭诵读比赛、优秀学习共同体成果展演、终身教育技能(才艺)比赛等形式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氛围。深化“市民学分银行”应用,开发具有慈溪特色的“市民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社区教育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在丰富终身教育资源的同时,为学习者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质教育服务,使“互联网 ”学习方式深入群众,形成社区数字化学习浓厚氛围。各职业学校每年社会培训规模达到在校生总数的2倍,积极打造具有慈溪特色的社会技能培训品牌,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文:田自美 罗云展 陆和杰)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何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