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信息 > 招生信息

陕西电大是什么学校(陕西电大是什么学校)

摘要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宝鸡市分校及所属教学站点的教职员工,把教育部推出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作为教育扶贫工作的核心,把服务区域经济当成第一要务,把学以致用化为教育教学的灵魂,把培养实用型人才当作最高教学目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宝鸡市分校及所属教学站点的教职员工,把教育部推出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作为教育扶贫工作的核心,把服务区域经济当成第一要务,把学以致用化为教育教学的灵魂,把培养实用型人才当作最高教学目标,以“拼命三郎”的精神,用激情和汗水助力山区农村的扶贫与发展。

好雨知时节

2004年,教育部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这是教育部发展农村高等教育的一项新举措,这个计划旨在积极开展为“三农”服务的学历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主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教育培训、积极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等。

这项计划仿佛是一场及时的春雨,一下浇开了宝鸡电大人的心门。宝鸡电大人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领导班子连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方案,迅速向上级业务指导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申请开办“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省电大对各申报事项的审批一路“绿灯”。电大宝鸡分校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创下了当年申报、当年开办、当年招生、当年开课的先例。首批招生240人,开设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5个,分别是林业技术、园艺技术、畜牧兽医、农村经济管理、农村行政管理。

眉县的猕猴桃种植大户师慧叶没等教学点工作人员上班,就早早来到报名点等着报名。当他手捧着园艺技术(果蔬方向)的教材时,兴奋地对教学点老师说:“太好咧!太及时咧!咱那园子做大咧,就愁没知识,这次可要好好学。”

当春乃发生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雨浸润下,催生出宝鸡电大针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新苗。

——课程设置为农。搭建课程平台,课程开放,学生自主选课。课程平台将林业技术、畜牧兽医、园艺技术、农村经济管理、农村行政管理五大科类的主干课程按六个课程类别模块和若干课程群搭建在一个平台上。同时,实施课程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对课程进行单科注册学习,在专业规则框架下,自主选学一定数量的课程,累计学分达标,即获得相应的培训证书(岗位资格证书)或专科学历。这种灵活的课程及专业设置方式,给学习者较大的选择空间。至2016年秋,电大宝鸡分校“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课程平台共开设了五大科类9个专业162门课程。

——教学模式利农。开发课程学习包,学员在家就可以自主学习。为了更好地符合农村学员的特点,电大宝鸡分校为学生配发了价格低廉、方便实用的“课程学习包”,包括每一门课程的课程学习指南、文字教材、2学时串讲的学习指导(VCD光盘)或主讲教师全部讲课录像(DVD压缩光盘)、形成性考核册和考核说明等。课程学习指南采用通俗的语言,介绍课程的学习资源、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安排、学习建议、学习小组活动的内容与要求以及参考资料等。目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每一门课程都以“课程学习包”的形式发到学生手里。

——教学形式与内容益农。打造田间课堂,在实践中学真本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课程体系更强调实践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内学时占到总课时的30%。各县教学站点,依托自身资源,建立了18个教学实践基地。实践课上,老师当场示范讲解,答疑解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极大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打造“田间课堂”,到田间地头学本领,成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组织的一大亮点。

——考核方式便农。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电大宝鸡分校招收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中近80%的学员年龄在30岁至50岁之间,很难适应传统的考核方式。电大宝鸡分校加大了对考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考核比例,将学习小组活动、实验实习、调查研究、作业等纳入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50%。并且根据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尝试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如论文式试题、学习记录袋(文件夹)、调查报告、分析报告或实验报告等。

随风潜入夜

春雨像一位丁香般的少女,悄然地飘过人流,不招摇、不讨好,却把余香播撒开来。

在教育扶贫的实践过程中,宝鸡电大人也是如此。他们不声不响,埋头干事。

电大宝鸡分校搬迁到新校址后,领导班子首先考虑的就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微机控制与教学服务中心,他们投资400余万元新建网络机房一个、“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习室两间,并购置所开专业课程的音像资料,保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师上课、学员上网学习所需。

2015年11月,电大宝鸡分校组织各处室负责人和督导人员在千阳县调研时,该教学点负责同志反映:教学场地狭窄,制约了教育扶贫的发展。校长当即请求千阳县教体局和县职教中心支持并现场办公,将职教中心的空余教室租给教学点使用,实训所用场地及设备实行资源共享,解决了教学点的燃眉之急。

眉县教学点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他们定期收集学员在学习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归类,然后聘请市县农科所的专家到学员家的林地去,有针对性地现场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学员喜欢。学员们说:这样教,学得快,记得牢。

麟游县教学点服务上门。当地学员均分布在偏远地区,来上课极为不便,教学点的老师练海娟翻山越岭把课程包软件和纸质教材送到学员们的家里。如今学员们在她的辅导下,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学习和工作了。

润物细无声

夜雨悄然无声地下着,浸润着希望的田野,也为繁花似锦的明天输送着能量。经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习和培训的农村学员,今天已成为当地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人,他们的身影奔波忙碌在绿色的阡陌。

师浩义,千阳县双庙塬村村民,2006年报考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他办起了养殖场,养殖了200多只奶山羊。他用所学科学养殖方法,结合当地畜牧条件,选择饲草、改良饲料配方、防止疫情,使奶山羊的养殖年收入达到8万多元。同时,在他的带动下,奶山羊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玉宏,岐山县京当镇驸马庄村村主任,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员。他深有感触地说:在电大宝鸡分校的学习,让他明白了管理的关键在尊重人、爱护人、促进人。这不,这些年他带领村民把一个污水横流、蚊虫鼠害丛生、村民自己都不愿踏进的村子,建设成整洁干净、家家门前花团锦簇、生活日新月异的模范村。

自开办“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十多年来,电大宝鸡分校共培养专科学历的农村基层干部和中青年农民874人,培训2559人,毕业、结业率98.5%。这些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为推动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这个项目,也锻炼了电大宝鸡分校的教师队伍,提高了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为电大宝鸡分校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大宝鸡分校和所属县级教学站点教职员工将知识悄无声息地流入老百姓心田,让幸福的种子得到滋润,让山川和堤岸满眼翠绿、蓬勃盎然。(文/韩刚)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