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十八中


开栏语: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甲秀南明”特别推出《南明党旗红》专栏,全面展示南明区在党建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生动展现南明区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砥砺奋进、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和广大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争先锋、奋发有为的良好状态,激励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全力推进“三区打造”中建功立业,献礼新中国成立71周年!
今天推出第十五期:《贵阳市第十八中学:“红色引擎”引领“三甲”创建》
今年以来,贵阳市第十八中学围绕南明区“红色领航 法治护航”社会治理党建示范带建设目标,将党建核心理念深度融入教育工作中,创建“党建引领铸名校,桃李芬芳甲天下”党建品牌,将党建工作与追求卓越的“甲”文化有机结合,引领学校实现师之甲、学之甲、校之甲“三甲”发展目标,推进教育教学不断迈向新台阶。
以党建聚拢合力
筑牢教育坚实基础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最宝贵资源,该校党建工作重点是打牢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团队根基。一方面,强化政治思想根基。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通过组织党员开展线下集中学习、线上微信或腾讯会议等方式,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促进党员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融合学习。工作中,注重通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凝心聚力,促进整体教师队伍卓越发展。另一方面,强化组织战斗堡垒。校党委结合工作实际规范组织设置,按照学科类别、有利学习和教研活动开展的原则划分党支部,切实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一直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对于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分子,支部通过日常工作情况观察,支部委员与其经常开展谈心谈话,优秀党员教师传、帮、带等方式,帮助积极分子思想政治和教育教学有机融合。
以党建促进业务
打造爱岗敬业先锋团队

疫情期间贵阳第十八中学党员干部值守在防疫一线
该校以“师之甲”队伍建设为目标,通过典型引领,着力打造一支牢记宗旨、甘于奉献、锐意进取的先锋团队。一方面,精准施策,倾情帮扶。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结构,对全校学生开展摸底排查,建立后进生台账信息,由党员教师带头制定个性“辅差”方案,“点对点”“面对面”开展帮扶活动,并通过选树典型推广帮扶成果,辐射带动全校教师参与帮扶,确保帮扶有效。另一方面,抗击疫情,勇于担当。疫情期间,十八中教育集团承担了全省初三年级毕业班的“阳光校园•空中黔课”授课任务,党员教师亮身份、作示范,主动将工作抓在手上。在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下,全校参与课程录制的教师达到138人,录制总节数有295节,保证了疫情期间学生停课不停学。学校同时通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建立心理健康团辅等方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开学复课后,对于个别特殊原因不能到校上课的学生,党员教师主动包保,采取课堂现场直播的方式,让学生在家中同步上课,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以党建统筹协调
助力学生多元全面发展

贵阳市第十八中学组织党员到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该校通过党建带团建、结对帮扶等举措,充分发挥党员教师、三名工作室、创新型人才的优势力量,助力学生多元化全面发展,彰显“学之甲”的学生发展目标。一方面,整合资源,打造“乐童计划”升级版。结合“乐童”计划的实施,学校组建了合唱团、篮球队、甲墨轩画社、创客等社团,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搭建良好平台。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家长对活动内容满意度达100%,对活动教学质量满意度达100%,对授课教师满意度达100%。学生在校教育的巩固率为100%。另一方面,加强联动,推动法治护航学生成长。以“三聚焦三强化”为抓手,充分联动辖区资源,与区人民检察院进行互融共建,借助“法律进校园”平台,着力开展以红色文化传承和法治理念入脑入心教育。通过聚焦责任意识,强化组织领导,将法治宣教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法治宣教工作落实。通过聚焦对象内容,强化内容有针对性,以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学法、知法、守法,杜绝校园欺凌和“性侵”案件的发生。通过聚焦活动形式,强化宣教有实效,学校通过邀请法治副校长到校开展讲座、主题班会、知识问答等法治宣教活动,切实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以党建创新发展
辐射优质教育资源显担当

贵阳市第十八中学在开阳县楠木渡镇中心学校建立吴红省级名校长工作室乡村工作站
作为省会城市的品牌学校,该校着力做大做强优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通过教育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彰显“校之甲”的学校发展目标。一方面,开拓思路,积极作为。学校党政同向发力,精密筹划,组建“贵阳十八中教育集团”,将南明区山水中学作为分校进行管理,领办南明区第一实验中学,帮扶南明区华麟学校。按照核心板块带动外围板块的思路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开放教学资源,达到以强带弱、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同时,通过省委统战部牵头协调,贵阳十八中与香港创知中学结为姊妹学校,通过交流互访活动,促进两校在办学模式、教育理念、课程建设、教师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充分交流,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帮扶,助学脱贫。该校先后承担了威宁县石门坎教育帮扶等八个教育精准扶贫项目,通过到帮扶学校进行同课异构及教学点评、选派骨干教师开展对口帮扶,邀请帮扶学校领导班子到十八中参观学习,邀请帮扶学校选派教师到十八中跟岗研训,安排骨干教师每周在线视频或录像视频交流指导帮扶学校教师常态课,从被帮扶学校选派品学兼优的学生到贵阳十八中跟班就读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帮扶工作,助力被帮扶单位教育脱贫。近两年来,该校派出教育对口帮扶教师超过100人次。
撰文:杨永凤 全媒体记者 袁娟
图片:区委组织部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原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