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财贸学校在哪里(保定财贸学校是干什么的)
#头条带你乐享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我是大美河北推荐官#
保定市法院东街附近,商铺林立,汽车嘟嘟的喇叭声,自行车叮叮当当的铃声,来往行人的交谈声,构成了熙攘热闹的交响曲。在这人间烟火中,一座百年老建筑好像一位熟睡着的老者,安静地卧在闹市之中。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隶审判厅,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清末民初的司法类建筑。
直隶审判厅的创办是清末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我国从封建司法制度向近代司法制度演变的重要标志,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中西合璧建筑风情
直隶审判厅坐北朝南,整座建筑呈“回”字形,兼有清末西方建筑风格与中国南方建筑布局,属于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它的拱廊式平面“小洋楼”型设计,既汲取了诸多中式元素,更展现了不少西方流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其门窗、外廊的装饰洋味尤为突出。取材以当地的青砖、白灰、木雕为主,但也选用了当时最新的建材,如洋灰(水泥)、花玻璃等。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代表着中西文化初期接触的杰出成就。
步入大院,四座楼犄角相连,合围成一处天井院落。四座楼房中,除北楼外,其余三座均有木制走廊,楼口四角各设楼梯上下相通,并有木制回廊横向贯通。
站在远处放眼望去,审判厅建筑独具匠心,精美别致,浑然一体,气势恢宏。整个建筑为“四楼合围”式独门二层楼院落。典雅的主楼外廊拱架与东西两座楼的前出走廊,贯穿外围。整座楼的外形简洁明了,无强烈的大出大进变化,显得较为平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

深藏在小巷中的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小洋楼”,作为古城保定现存为数不多的具有北方省署特色的近代标志性建筑物,仍然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它所折射出的时代气息,不仅包含了人文历史和建筑历史,更多的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积淀。既是传统建筑中的瑰宝,又是值得现代建筑设计借鉴的宝贵财富。对于延续城市文脉,创造富有地域文化韵味的现代建筑,有着深远的意义。
2
直隶审判厅的历史记忆
路过直隶审判厅的行人,着迷于直隶审判厅的建筑风情,流连于保定府胡同的曲径幽深的同时,也纷纷好奇那少有人知的历史……
时间拉回到1952年2月10日,正月十五,这一天对大家来说本是喜庆热闹的日子,而当时的河北省省会城市保定,却笼罩在一片激愤冷峻的气氛中,因为这天也是枪毙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的日子。
在行刑前,刘青山、张子善的公审大会在保定市体育场举行。据悉,观看公审大会的老百姓有2万多人。会场外,河北省人民广播电台向全省广播大会实况,全省有约20万人在收听广播。随后保定城东关大校场传来了沉闷的枪响。这是新中国反腐的第一枪,洞穿历史的时空,依旧发出着震慑回响,令人警醒。
这场在当时轰动全国的新中国第一反腐大案“刘青山、张子善严重贪污盗窃国家资财案”,就曾在直隶审判厅,也就是当时河北省人民法院所在地审理。据附近的老人们说,除了刘、张二人的贪腐案,这里还审判过很多大案,后来严寄洲版的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也曾在这里取景。
3
清末司法改革的风起云涌
时间再往前,这座历尽百年沧桑的直隶审判厅,最初诞生于世纪交替的大清王朝晚期。随着西方思想的引入、传统思想的转变、革命的发展、封建的顽固、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强,诸如此类,晚清政府已经意识到,中国传统司法越来越不适应当时社会出现的变化,从而形势倒逼中国必须对落后的司法制度进行改革,努力与国际上先进的司法理念和制度接轨。清政府在中央层面实施的司法改革,主要体现在“大理院”的创设。1906年11月6日,清廷颁布谕旨宣布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专任司法审判,并建立督察院负责审判监督。

清政府在中央实施司法改革的同时,令地方也着手司法改革,将司法从行政中分离出来,要求在省城设立高等审判厅,在府设立地方审判厅,在县按巡警区域设初级审判厅,并要求每个审判厅附设检察厅。开始时审理案件采取的是四级三审制,即初级审判厅、地方审判厅、高等审判厅、大理院共四级,各自分管不同案件。但每种案件最多进行三次审判,第三审为终审。为稳妥起见,清政府决定率先在直隶、江苏两省试办地方审判厅和检察厅试点。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奉旨在天津试办审判厅,于天津府设立高等审判分厅、天津县设立地方审判厅、天津城乡地区设乡谳局四处。袁世凯在天津的试点,得到了法部的认可。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北省审判志》中曾记载:“1910 年(宣统二年)法部奏定各省省城、商埠审判厅、检察厅之厅数、员额。直隶各级审判厅于是年成立,其分布是:高等审判厅一,高等审判厅分厅二(天津、热河各一),地方审判厅三(保定府、天津府、承德府各一),地方审判分厅一(设于张家口),初级审判厅七。”
今保定双彩街以北,东西法院街之间的直隶审判厅旧址处,一般认为该处建筑是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开始动工建设,至宣统二年(1910 年)竣工,然后于该年正式启用。
直隶审判厅运行了一年后,辛亥革命爆发,伴随着清王朝灭亡寿终正寝。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该厅变更为中华民国河北省高等法院。解放后,成为河北省人民法院所在地。后随着河北省省会的不断迁移,这里先后为保定市供销社、保定市北市区法院、北市区政府、保定财经学校的驻地。
位于古城保定的直隶审判厅旧址
承载着近代中国司法变革的历史脉络
它不仅包含了人文历史和建筑历史
对于延续城市文脉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来源:保定文旅)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