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好不好(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好不好)

2020年11月,以重庆工贸技师学院汽车系主任杨浩命名的杨浩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厚积着他多年来的拼搏努力。
多年来,他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带领团队完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汽车专业发展。
其实,他一直有个梦想——用心育人,培养出更多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
梦的缘起
杨浩的父母是重庆长安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工,这让他从小对汽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渴望长大后成为一名汽车工程师。
他说,相比同龄人,那时的他更加迫切地想进厂上班,这意味着能够掌握更多的汽车维修技术,早日成为行业翘楚。
然而,事与愿违。1996年,即将毕业的杨浩迟迟未等来分配工作的消息。于是,他主动找到班主任问其原因,却意外得知学校有意让他留校任教。
“通过几年来对你的观察,你更适合做一名教师。取他人所长,来成就自我,也是成才的一种方式。”在班主任的劝导下,年仅19岁的杨浩,进入重庆长安技术学校,成为电子技术类专业的一名老师。

▲工作中的杨浩。赵丁颐 摄
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杨浩就立下志愿:一定要全心全意、竭尽全力地把学生教好。然后,时间一长,他便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便自己再用心、再努力,许多学生学习依旧没有动力。问其原因才发现,大家普遍认为,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出去的学生没有好前途,难以被社会认可。
为此他翻阅了大量的材料,通过举证告诉学生,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有了立身之本,更能够成为受尊重的、紧俏的人才。
“也正是如此,让我找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杨浩语气笃定地说道,“培养更多技能人才,让徘徊在迷茫中的有志青年在平凡岗位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梦的开始
好在,机会来临。2012年,长安技校、市纺织技校、市冶金技校三校合并,在位于科学城的含谷镇组建了重庆工贸技师学院。杨浩也因此来到科学城,担任该校汽车工程系主任。
上任不久,杨浩便接到领导安排的一个重要任务:筹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明确汽车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荣誉墙。赵丁颐 摄
“汽车专业能够成为人才培训基地的重点建设专业,对‘汽车生’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杨浩心里暗暗地思忖着,应该在人才培养整体方案上、课程打造、创新创业等方面下功夫,去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如果说行业人才队伍是一座“金字塔”,企业家处于塔尖,工程技术人才是中坚力量,那高技能人才则是整个人才队伍结构的基础。秉承这一想法,杨浩及团队常常奔忙于多个汽车企业,就为摸清这个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他还把汽车“生产车间”搬进了学校,在校建设专业实景实训室,让学生通过实景化教学模式掌握专业技巧。

▲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赵丁颐 摄
2016年,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正式通过验收。谈及那段难忘的经历,杨浩仍旧掩饰不住喜悦与感动,他兴奋地说道,“人才培训基地凝聚了无数教师的心血,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是未来汽车市场进入品质竞争阶段的基石。”
梦的实现
在杨浩的教学历程里,有两个骄傲。第一个骄傲是让学生对自己学的专业有了浓厚的兴趣,刻苦钻研,技以求精。“我觉得做老师最失败的就是,学生对所学的专业,在听课之后兴趣全无。反之,如果老师的教学能激发并保护好他们的兴趣,这就是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杨浩说道。
第二个骄傲是多个学生能够成“才”。“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年轻人不愿当技工。主要是人们对技能类职业存在‘刻板印象’,认为是‘苦、脏、累’的代名词。其实,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技能人才社会认可度还不够。”杨浩解释道,“随着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新技能岗位专业含金量已经越来越高,从学校走出去的行业‘尖子生’也不在少数。”

▲汽车维修工高级技师陈果真。受访者 供图
这其中就有获得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教练等荣誉的汽车维修工高级技师陈果真。2021年,在重庆高新区首届“高新工匠”杯技能大赛上,陈果真献上的汽车发动机“盲”装技能,斩获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并在这一领域保持领先成绩。
“只要自己愿意去做,一定能做得很好。”杨浩继续说道,“我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对技工这个称呼从排斥到热爱,并日益滋长,愿意为此求精。”

▲汽车专业群实训基地。赵丁颐 摄
为此,重庆工贸技师学院将汽车系改名为“汽车专业群实训基地”,意为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除专业课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门额外的课程,如:新能源汽车、检测与服务、汽车营销、售后等,有利于培养企业所需之人,提高学生就业率。
正因如此,重庆工贸技师学院汽车系学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8%。

▲科学城一隅。雷键 摄
事实上,这与科学城在人才引、留、育、培、用等方面不谋而合。
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科学城正不断完善引才聚才留才机制,围绕人才创新,安居乐业的平台载体、资金、生活服务等领域,逐步构建全链条支持政策,营造良好人才生态。
END
编辑:赵丁颐
责编:吴富强
校对:朱林国
通讯员:杨文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长按关注西部(重庆)科学城

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2022,起飞!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刘同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