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时间和北京时间对照(北京时间与太平洋时区换算)
2021年7月9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降准”,即从7月15日起,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金融机构外,下调其他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降准将有效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也将降低市场利率水平,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和企业融资成本。
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向市场投入一万亿元的长期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以及小微企业。

我们来看看中国央行的表述:
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小微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等经营困难,中国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发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搞好跨周期设计,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降准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小微企业改善近年来大宗商品涨价导致的经营困难,以及中小企业,不搞大水漫灌。
而太平洋彼岸,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凌晨2点,美联储发布六月FOMC决议,上调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及隔夜逆回购协议利率。同时,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将在2023年前加息两次。
为何中美两国的政策显得如此相对,一个释放流动性,一个回收流动性。
这可以从两国目前的处境中来分析。
自从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政府万众一心,在2020年4月成功隔断了传染链,并率先走出了疫情,提前经济复苏,制造业、服务业全面开工,到2020年年末,在世界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独善其身,走出了不一样的步伐。
同期,可以看看最先进的欧美国家在疫情中如何表现:
美国:
2020年3月1日:纽约州州长安德鲁·库莫(Andrew Cuomo) 宣布了纽约州首例新冠病毒病例。
2020年3月9日:新冠病毒的传播及其对商业的影响导致股市暴跌7.79%。新增确诊病例2618例;3月9日至15日那周确认的新增死亡人数为48人。
2020年3月13日:特朗普总统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释放了高达500亿美元的资金,并建立私营部门伙伴关系以提高病毒检测能力。
2020年3月16日:纽约市关闭学校。股市在本周开始又经历了一次灾难性的暴跌,收盘时下跌12.93%。特朗普总统敦促人们不要以10人或10人以上的人数聚集,避免在餐馆和酒吧中进食和饮酒。
2020年3月20日:纽约州长科莫(Cuomo)发布了“暂停状态下的纽约州”命令,关闭所有非必要的企业业务。该命令于3月22日生效。
2020年3月25日:美国国会达成一项协议,并批准了一项2万亿美元的刺激性交易计划,为大多数成年美国人提供1200美元的支票。
2020年3月31日:美国26个州和地区发布了居家封锁命令。
截至2020年12月,领取政府失业救济金的美国人总数仅低于2000万。

为了保住美国经济,美国当地时间3月26日,特郞普正式通过2万亿美元的市场经济刺激计划。
同期,2020年北京时间3月26日G20国峰会视频会议决定,为全球市场经济注入5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

全球正式进入了美元大水漫灌时代。
2005年以来,中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稳健财政政策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更加着眼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不合理问题,更加着眼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更加着眼于推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中国率先走出疫情之后,仍坚持自2005年以来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赤字率从2.8%提高至3.6%以上,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达到3.76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27800亿元,比2019年增加95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9800亿元,比2019年增加500亿元,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这是中国在2020年与美国货币政策背离的第一次,坚持不搞大水温灌,坚持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国率先走出疫情,这是底气也是勇气,不怕被美国收割!
时间到了2021年,美国拜登上台当选美国总统,再次推出2万亿刺激法案(最终通过了1.84万亿),其中1.16万亿将发生在2021年9月30日之前。

至此,美元在全球供给中达到了顶峰!美元流动性在资本市场流动性上达到饱和!美国国内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通胀!从今年5月以来,美国的物价开始飙升,从食物,二手车,汽油到木材,在拜登的经济纾困直接大撒币政策后,美国5月CPI同比上涨至5%,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5月份核心CPI上升3.8%,更是创出1992年以来新高。
与此同时,美国美债的抛售也达到了顶峰,美债收益率创近年新高。
美元流动性饱和开始反噬美国本土。
美国通胀的产生固然有流动性的原因,也有其产品供给的原因,可以参见我另一篇文章《为什么说美国通胀只是暂时的?》。
因此,为了打击通胀,美联储通过了预期加息计划,在2023年前加息两次。
法案通过后,美元指数回升并坚挺,大宗价格开始回落,美股11连跌,但原油却一直居高不下甚至近期突破76美元大关。
近期,美国财长珍妮特·耶伦表示,她恳请国会在当前的债务上限暂停于7月31日告终之前提高或暂停美国的债务上限,否则美国最早可能在8月发生债务违约。
作为全球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将发生债务违约,这代表什么信息?
背后的意思是:“你们(特别是中国)要尽快购买美债了,不然违约了就不好了!”
没有钱支付利息,印就可以了!
怎么可能发生债务违约!
但现实美联储就是这样向外面发布了信息!
跟现实生活中的一样,欠债的是大爷!
世界各国必须要购买美债吗?相信还是有很多国家会购买的,毕竟美元太多了!
但中国的态度就不一样了!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唯一疫情控制最好的国家,制造业订单供不应求,中国商品目前就是中国经济的最好背书!没有中国商品,全球将陷入经济严冬!
中国一定会买美债吗?不一定,可能会视现实情况购买一点,毕竟有一定的收益!
那为什么这个时候要全面降准呢?因为,在美元流动性饱和情况下,大宗商品居高不下,例如铁矿石、原油等。铁矿石是生产钢铁的必要材料,它的涨幅对我国基建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材料涨价会导致钢材价格高企,而我国对钢材有很大的需求量,这无疑是把通胀输入到我国国内了!所以,国内大力推碳中和,减少对大宗商品的依赖,减少进口,循环利用废钢!原油同理,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原油价格高企对我国整个行业造成影响!因此也是通过碳中和来推广绿色能源,例如风能、水能、光伏等来替代部分原油产能。
也是因为大宗商品价格高传输入来的价格飞涨,普遍造成了很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在上半年,很多中小企业不敢接单,因为期货市场波动非常大,很容易遭受损失。
在大宗商品涨价的冲击下,中国经济有放缓的可能性!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和上年同期相比上涨1.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上年同期相比上涨8.8%,我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消费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平稳。
和上年同期相比,6月CPI上涨1.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7%。6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上年同期相比上涨8.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PPI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
6月CPI与PPI的走势背离,说明生产者在上游涨价后,由于竞争激烈,产品价格难以往下游传导,因此,要保障上游企业的稳定以及提高上游企业的竞争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降准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保护由于大宗商品涨价造成的上游企业,不能让大宗商品涨价损失上游企业的利益,特意指出对象为小微企业。在目前大宗商品逐步回落的情况下,让上游企业能够活下去!还有中小企业
第二个目的就是保护资本市场,目前美股高高在上,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加持下,很容易发生暴跌,进而发生金融危机,这也是对资本市场的一种呵护。
第三:打造债市牛。
A股市场,定向降准影响主要是释放央行维稳或加大逆周期调节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从历史经验看,浙商证券分析师孙欧统计历次降准后,10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开债的收益率通常下行。而降准会释放商业银行的超储,提高超储率对长端利率债更为有利,因此整个收益率曲线会变平坦概率较大,表现为期限利差大多收窄。
由此可见,中美两国根据自己不同国情制定了不同的策略,中国要制造更多的流动性让企业提高竞争力;美国要收缩流动性,防止流动性过高影响经济复苏。
中国人民银行这次降准,可不是鼓励买房投资,所以不要误解政策,房住不炒是基本政策,切记不要误解形势去利用这次降准利用小微企业操作房产,这是国家不允许的!
中国向左,美国向右,中国正在美国政策相背离,这是好事,保持独立自主,积极稳健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复苏!
至于美国,让它的盟友帮它解套吧,我们不参与!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