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文征明古诗
发布者:高书远•
2024-06-12 07:00
摘要根据您的查询,“拜年”这首古诗是由明代著名文人、画家、书法家文徵明所作。这首诗描绘了春节期间人们互相拜访、交换名片的风俗,并借此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观察和感慨。《拜年》全文如下: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
根据您的查询 ,“拜年”这首古诗是由明代著名文人、画家 、书法家文徵明所作。 这首诗描绘了春节期间人们互相拜访、交换名片的风俗,并借此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观察和感慨。
《 拜年》全文如下:
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
在这首诗中, 文徵明表达了他对世俗礼节的看法。 首句“不求见面惟通谒”描述了当时人们在春节期间通过递交名片来互相问候的习俗, 而不一定非要亲自见面。 第二句“名纸朝来满敝庐”反映了诗人自己收到了许多这样的名片, 以至于它们堆积在自己的住处。 接下来的两句“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 表明诗人也遵循着这个习俗, 送出了一些名片, 但同时也揭示出人们对这种表面礼节的重视, 而不在意是否真的有诚意在里面。
文徵明(1470-1559), 原名壁, 字徵明, 后来改字征仲。 因为他祖先来自衡山, 所以他自号衡山居士, 也被人们称为“文衡山”。 他是明朝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 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他的诗文风格受到了白居易和苏轼的影响, 而他的书法和绘画则分别师承于李应祯和沈周。
在明代, 尤其是在文徵明生活的那个时代, 社会交往中非常注重礼节和仪式感。 《拜年》这首诗就是对这种文化的一个缩影, 它让我们得以一窥当时的社交习惯和人们的心态。 通过这首诗, 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徵明对于这些繁文缛节的态度, 他似乎在暗示真正的感情和人际关系不应该只停留在这些形式化的礼节上。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书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