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群芳过后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概述
《采桑子·群芳 过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词, 属于《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这首词主要描写了暮春时节颍州西湖的景色和词人的感受, 通过对群芳过后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尽管是写残春景色,但词人并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展现出颍州西湖暮春的静谧与清幽,创造了一个 令人向往的艺术境界。
词句解释
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指的是百花凋零之后, 而“西湖好”则是指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美丽。 这里的“好”不仅仅是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更是一种内心感受的流露,表达了词人对这种景色的喜爱和内心的宁静。
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 “狼籍残红”形容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飞絮蒙蒙”则描绘了柳絮在风中飞舞的景象。 这些意象共同勾勒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虽然带有几分衰败的色彩, 却也显得格外宁静和美丽。
垂柳阑干尽日风 “阑干”在这里的意思是横斜、纵横交错。 这句话描绘了垂柳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整日伴随着风吹柳絮,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随着游人的离去, 笙歌的声音也逐渐消散,这时词人才意识到春天已经过去。 这里的“始觉春空”不仅表达了对春天消逝的感慨,也透露出一种繁华喧闹过后留下的宁静感[[ 6]()]。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最后一句以室内景结束, 描述词人回到室内, 放下帘子等待双燕在细雨中归来。这一幕既写出了室内外环境的宁静,也反映了词人恬适淡泊的心态。
赏析与评价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情与景的高度融合。 欧阳修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将暮春西湖的景色与自己的内心世界融为一体,使得整个作品既有生动的画面感, 又有深厚的情感内涵。词中的语言简洁明快,几乎没有多余的修饰, 但却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特别是在最后两句中, 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自然景物的映衬, 巧妙地传达出词人的闲适心情和对生活的深刻体会。
此外, 这首词的艺术功力在于其动静结合、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 欧阳修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 捕捉到了暮春西湖独有的韵味,并将其通过文字生动地呈现出来。 这种艺术上的追求和成就,使得这首词在众多咏春之作中脱颖而出,成为传世之作。
结论
总的来说,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暮春景色的词,更是欧阳修晚年心态和审美情趣的一个缩影。通过 这首词, 我们可以感受到欧阳修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敏感捕捉。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再现, 更是他对生活哲学的一种表达。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成为了宋代词坛上的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同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