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知识 > 招生知识

蚕妇古诗杜荀鹤

摘要蚕妇古诗《蚕妇》是唐代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和对统治阶级的不满。这首诗通过对养蚕妇女脸部憔悴、饥饿的特征以及穿着简陋的描述,生动地呈现了她们贫困的生活状态。尽管她们辛勤劳作,生产出珍贵的蚕

蚕妇古诗《 蚕妇》是唐代诗人杜荀鹤创作的一首著名的七 言绝句, 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和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这首诗通过对养蚕妇女脸部憔悴、饥饿的特征以及穿着简陋的描述, 生动地呈现了她们贫困的生活状态。 尽管她们辛勤劳作, 生产出珍贵的蚕丝, 但自己却无法享受到由此带来的财富, 反而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 这首诗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 表达了诗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以下是《蚕妇》全文:

粉色全无饥色加, 谁怜贫妇半生涯。 年年道我蚕辛苦, 底事浑身着苧麻?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叙述, 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同情和愤怒。 它不仅展示了杜荀鹤对民间疾苦的深刻体察, 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的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态度。

蚕妇, 即以养蚕为生的妇女,在古代社会承担着重要的家庭经济责任。 她们的劳动成果——蚕丝,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珍贵出口商品, 但在封建社会里, 这些劳动成果大部分被统治阶层占有, 底层劳动人民仅能维持温饱, 甚至生活凄苦。 杜荀鹤的这首《蚕妇》便直观地反映了这种社会不平等现象。

此外, 宋代诗人张俞也有同名诗作《蚕妇》, 通过讲述养蚕为业的农妇进城卖丝后的遭遇, 同样揭露了社会的不公。 这两首《蚕妇》诗都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反映人民生活苦难和社会不平等的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同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