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的三衢道中
曾几的 《三衢道中》概述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 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初夏时节, 游览三衢山时的所见所感。 诗中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 展示了诗人旅行途中遇到的美好景色和个人愉悦的心情。 以下是根据搜索结果得出的对《三衢道中》的详细解读:
1. 原文解读
《三衢道中》的原文如下: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2.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概是在曾几任江西、浙西提刑时所作。 春末夏初之际, 诗人往返于衢州的道路上, 对沿途风物颇有感受,遂咏成此诗。
3. 主题思想
《三衢道中》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描绘了初夏的宜人风光
诗中的“梅子黄时日日晴”, 点明了此行的时间, “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 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 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 游兴愈浓。
3.2 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诗人在诗中通过“小溪泛尽却山行”表达了他高涨的游兴。 之后, 诗人通过“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两句,进一步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4. 艺术特色
《三衢道中》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对比手法的运用
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 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 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4.2 生活气息浓厚
这首诗极富有生活韵味, 通过对日常旅行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4.3 语言明快自然
全诗用转折、回旋、递进手法, 轻灵质朴的笔触, 把一次平凡的出游写得妙趣横生, 余韵不绝, 耐人寻味。
5. 作者生平
曾几(1085--1166), 字吉甫、志甫, 自号茶山居士, 谥号文清。 南宋诗人。 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 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 风格活泼流动, 咏物重神似。 另外, 其诗风格清淡, 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 形象也较为生动, 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 亦有抒写爱国抗金之作。 著有《茶山集》。
以上是对曾几的《三衢道中》的详细解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悦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