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知识 > 招生知识

从军行七首其三

摘要《从军行七首·其三》概述《从军行七首·其三》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中的第三首。这组诗共有七首,每首诗都是独立的,但又围绕着共同的主题——边疆战士的生活和战斗。王昌龄通过这组诗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士兵们的同情和敬仰之情

《从军 行七首·其三》概述

《从军行七首·其三 》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中的第三首。 这组诗共有七首, 每首诗都是独立的,但又围绕着共同的主题——边疆战士的生活和战斗。 王昌龄通过这组诗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 表达了对士兵们的同情和敬仰之情。

诗歌内容及赏析

诗歌原文 关城榆叶早疏黄, 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 莫教兵士哭龙荒。

诗意解读 诗句描绘了边关战场景象,深秋时节, 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 颜色发黄了。 傍晚时分, 一场战斗刚刚结束, 环视战场, 只见暮云低合, 荒丘起伏。 将军向皇帝上表, 奏请班师, 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故土安葬, 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情感表达 这首诗通过对古战场的荒凉景象的描写, 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惨烈,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 诗的开头点明地点和时令, 形象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 次句暗示有不少战士在这场战斗中为国捐躯。 后两句写将军上表请求把战死的将士们尸骨运回安葬, 表明了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6年),字少伯, 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又一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诗歌尤其以其七言绝句著称,边塞诗气势雄浑, 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 王昌龄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体现了盛唐时期的时代精神。

结语

《从军行七首·其三》不仅是王昌龄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他对边疆战士深沉情感的表达。通过 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士兵们的理解和关怀, 以及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龙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