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知识 > 招生知识

代出自蓟北门行

摘要《代出自蓟北门行》概述《代出自蓟北门行》是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属于杂曲歌辞。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庭的紧急战事和边境恶劣的环境,突出了壮士从军卫国、英勇赴难的壮志和激情。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

《代出 自蓟北门行》概述

《代出自蓟北门行》是 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属于杂曲歌辞。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庭的紧急战事和边 境恶劣的环境,突出了壮士从军卫国、英勇赴难的壮志和激情。 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赢得了后世广泛的赞誉和研究。

诗歌主要内容与艺术特点

诗歌原文 羽檄起边亭, 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 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 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 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 鱼贯度飞粱。 箫鼓流汉思, 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 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 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 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 身死为国殇。

诗意解析 诗开头就表现了边亭告警的紧急情况:“羽檄起边亭, 烽火入咸阳。 ”敌方入侵的信息接连传入京城, 汉军征集马队, 屯驻广武, 分遣精兵, 出救朔方。 前两句“羽檄”、“烽火”用互文见义法,强化了军情的危急。 后两句为一触即发的生死搏斗埋下了伏笔。 诗进而表现了胡焰嚣张, 天子震怒的严重局势: “严秋筋竿劲, 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 使者遥相望。 ”胡方利用深秋弓坚矢劲, 大举入犯, 汉方天子震怒, 使者促战,相望于道。四句有力地暗示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展开,很能唤起读者的兴趣。 接着用两联工整对句极写汉军准备投入战斗的壮阔场面, 颇有先声夺人气势。 “雁行缘石径, 鱼贯度飞粱。 ”石径迂折,飞粱直跨, 大军行进,秩序井然。 但闻箫鼓中传出汉军的豪情壮思,旌甲上沾满胡地的霜露雪花。 后两句则突出将士们战胜恶劣环境的大无畏精神。缘、度、流、被四字, 分别起了传神点睛作用。然后着重描写进入实战状态时气候剧变的特殊情况: “疾风冲塞起, 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 角弓不可张。 ”疾风冲塞而起, 沙砾满天飘扬。 战马瑟缩,不能奔驰, 劲弓冻结, 难以开张。 这四句把边塞风光与战地生活紧紧衔联, 很自然地为英勇顽强的壮士安排好一个典型环境, 使他们在艰苦条件下表现的可贵战斗精神有效地得到显示。最后四句是全诗的精华: “时危见臣节, 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 身死为国殇。 ”自古以来的忠节之士, 都是在严峻考验中察“见”和“识”别出来的。 他们必须在紧急关头付出最大牺牲。这两联流传万口, 几乎成了封建时代衡量忠良行为准则的诗句,产生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作者介绍

鲍照(约公元415年—公元466年), 字明远, 汉族, 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 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 久居建康(今南京)。 家世贫贱, 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 任前军参军, 故又称他为鲍参军。 刘子顼作乱, 照为乱兵所害, 年五十余岁。 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与谢灵运、颜延之同创“元嘉体”, 合称“元嘉三大家”。 有《鲍参军集》。

诗歌影响

《代出自蓟北门行》在思想与艺术上能达到较完美的统一, 是由于紧凑曲折的情节、不断变化的画面和鲜明突出的形象在诗里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其中紧凑的情节更起了重要 作用。 它由边亭告警、征骑分兵、加强防卫、进而写到虏阵精强、天子按剑、使者促战。然后着重写了汉军壮伟场面和战 地自然风光。 最后以壮士捐躯、死为国殇的高潮作结。

诗歌的历史评价

  1. 是当时政令躁急, 臣下有不任者, 故借此以寓意。 言平日无谋虑, 边隙一启, 曰征骑、曰分兵, 皆临时周章, 以敌阵之精强故也。 天子之怒, 固是怒敌, 亦是怒将士之不灭此朝食。 故从战之士相望于道。死为国殇, 何益于国哉!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
  2. 明远能为抗壮之音, 颇似孟德。(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一)
  3. 此拟立功边塞之作。 前八用逆笔先就边境征兵, 胡强主怒叙起, 为壮士立功之会写一排场。 中八落出从军, 铺写途路劳苦。 朔方早寒, 故多在寒上设色。 后四,收到立节效忠, 偏以不吉祥语, 显出无退悔心, 悲壮淋漓。 (张玉谷《古诗赏析》卷十七)
  4. 此从军出塞之作, 蓟北多烈士, 故托言之。起四句, 叙题有原委, 简洁。 ……起边师, 救朔方, 皆分明交代题事。 “严秋”十二句, 写边塞战场情景, 激壮苍凉悲慨, 使人神魂飞越。 “雁行”以下, 一字不平转。 “时危”四句, 收作归宿, 为豪宕, 不为凄凉, 以解为悲, 从屈子来, 陈思、杜公皆同。(方东树《昭昧詹言》)
  5. 作边塞诗, 用十二分力量, 是唐人所祖, 结与弃席四句同调。 (钱振伦注, 钱仲联补注集说校《鲍参军集》引王壬秋评)鲍照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 字明远, 汉族, 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 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 久居建康(今南京)。 家世贫贱, 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 任前军参军, 故又称他为鲍参军。 刘子顼作乱, 照为乱兵所害, 年五十余岁。 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与谢灵运、颜延之同创“元嘉体”, 合称“元嘉三大家”。有《鲍参军集》。。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原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