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唐杜甫古诗
杜甫《 登高》古诗赏析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创 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作于大历二年(767), 当时杜甫身处流亡之中, 生活极度困窘。 诗中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的秋景, 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诗歌原文
《登高》全诗如下所示: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要点
描绘秋景
诗的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描绘了登高所见的秋日景色。夔州(今重庆奉节)的特殊地理位置, 让杜甫能够体验到独特的自然景观。 这里的秋天, 风急天高, 猿猴的哀鸣声声入耳;江水清澈, 沙岸洁白,鸟儿在空中回旋飞翔。落叶纷飞,无边无际;长江水流, 源源不断。这些景象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宏阔, 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抒发情感
诗的后四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则是杜甫对自己身世命运的抒发。他远离故乡, 长期漂泊在外;年老多病,独自一人登上高台。 生活的艰辛和疾病的困扰, 让他感到无比痛苦和无奈。 这里的“艰难苦恨繁霜鬓”, 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描述, 也是对国家和社会状况的隐喻。 诗人希望借酒消愁, 但因病戒酒后, 只能面对更加沉重的现实。
对仗工整
《登高》全诗八句皆对仗工整, 既有句中对, 又有上下对。 如“风急”对“天高”, “猿啸哀”对“渚清沙白”,“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 这种严谨的对仗结构使得诗歌在形式上更加和谐统一,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音乐性。
平仄相间
从平仄的角度来看, 《登高》也符合七言绝句的要求。诗的整体平仄安排符合传统诗词的要求, 多以平声音节作为中心,平仄相间的节奏赋予了诗歌一定的韵律感。
结论
总的来说 , 《登高》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情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杜甫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学修养,也反映了他对个人遭遇 和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关注。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 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同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