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唐杜甫
杜甫《 登岳阳楼》概述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 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赞美和对国家的忧虑。 这首诗是杜甫在晚年沿江漂泊时所作,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 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 即登楼赏美景, 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诗歌原文
以下是《登岳阳楼》的原文: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歌翻译
以下是《登岳阳楼》的翻译:
很早听过闻名海内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广阔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 天地万物好像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 我年老多病,只能泛着一叶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诗歌赏析
《登岳阳楼》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 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 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 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诗的开头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表面上看似写景, 实则蕴含了诗人长久以来的愿望得以实现的喜悦。 然而, 这种喜悦背后隐藏着诗人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的无奈和悲伤。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 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是对洞庭湖浩瀚无边景象的精彩描绘。 洞庭湖广阔无边, 仿佛将吴楚两地分裂开, 天地间的日月星辰也像是整个飘浮在湖面上。 这句诗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之壮阔令人赞叹不已。
颈联“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则转向了诗人自身的境遇。 诗人远离亲朋, 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只能依靠一叶孤舟漂泊江湖。 这里的“无一字”和“有孤舟”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孤独无助的处境。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尽管身处偏远之地,诗人的心却始终关注着北方边关的战事。 他倚着窗户,泪水止不住地流下, 既为自己命运多舛而感伤, 也为国家前途担忧。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与李白合称“李杜”, 被世人尊为“诗圣”, 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影响深远。
结论
《登岳阳楼》不仅展示了杜甫卓越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他深深的家国情怀。 这首诗作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了解杜甫及其时代的重要窗口。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俊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