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园居陶渊明
陶渊明 的《归园田居》
作品背景与情感表 达
《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一组诗作品,共五首。这组诗描绘 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 抒发了归隐后愉悦的心情。陶渊明通过这些诗歌, 表达了自己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具体诗句与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其一》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 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 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 诗中的“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表明了诗人自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情, 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则是诗人对自己误入官场, 离开田园已久的悔悟。整首诗以追悔开始, 以庆幸结束, 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则写了诗人的劳动生活情况和隐居田园的决心。 诗中的“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描绘了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 但因土地荒芜, 草长得比豆苗还茂盛的情景。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尽管努力耕作, 却仍难以解决温饱的问题。然而,诗人的态度依然坚定, 因为他更愿意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是在官场中受束缚。
陶渊明其人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 又名潜, 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辞赋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结语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不仅是他的个人情感表达, 也是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官场的批判,陶渊明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人格的向往。这些诗歌至今仍对 我们理解古代文人的人生选择和精神追求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熙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