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过零丁 洋 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 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 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 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该诗作于文天祥兵败被俘之后, 被押解至崖山期间, 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 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诗歌原文及翻译
《过零丁洋》原文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
诗歌赏析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 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 但限于篇幅, 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 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 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 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 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 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 同时, 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 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 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影响《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 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 归的高风亮节, 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 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 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 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 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 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同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