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招生知识 > 招生知识

何处西南待好风

摘要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中的“何处西南待好风”诗句解释“何处西南待好风”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中的最后一句。这句诗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相思无望的苦闷心情。诗句中的“斑骓”指的是毛色青白相间的骏马,“垂杨

李商隐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中的“何处西南待 好风”

诗句解释

“何处西南待好风”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凤尾香罗薄几重》中的最后一句。 这句诗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相思无望的苦闷心情。 诗句中的“斑骓”指的是毛色青白相间的骏马, “垂杨岸”是指垂柳摇曳的岸边, “西南风”则是借用了曹植《七哀》诗中的句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表达女主人公希望能有一股力量将她吹送到心爱之人身边的愿望。 这里的“好风”不仅是指自然界的风,更是象征着能够带来好消息、能够让两人相聚的机会[[2 ]()]。

诗作赏析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是李商隐无题诗系列中的一首,以其艺术上的成熟和独特的艺 术风貌著称。这首诗主要抒写了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和相思无望的苦闷。 通过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的动作和对往事的回忆, 展现了她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中的语言婉曲,情思悱恻, 感人至深。 尤其是“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两句,形象鲜明, 感情深厚, 成为为人传颂的名句。 全诗起伏跳跃, 跌宕有致,在短小的体制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诗歌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 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李商隐将赴东川, 往别令狐时留宿而有悲歌之作。 这里的“垂杨岸”可能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 而“西南”则解为“蜀地”, 因此这首诗可能含有诗人身世之感的寓托。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 字义山, 号玉溪(溪)生、樊南生, 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擅长诗歌写作, 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并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 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 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 难以索解。

综上所述, “何处西南待好风”这句诗不仅是李商隐个人情感的抒发, 也反映了唐代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夕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