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回乡偶书
贺知章 《回乡偶书》概述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 知章晚年的作品, 表达了诗人久客他乡后的回归以及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这首诗作于贺知章八十六岁高龄回到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之时。
诗歌原文
《回乡偶书》共有两首,以下是第一首的原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当时贺知章辞去了朝廷的官职, 告老还乡。
诗歌翻译及赏析
《回乡偶书》的译文如下:
I left my home when young a nd returned old, My accent remains unchanged but my temples have greyed. When the children see me they do not know me, And laugh and ask where I come from.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的情感。 首先, “少小离家老大回”与“乡音无改鬓毛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其次, “儿童相见不相识”与“笑问客从何处来”构成了一种戏剧性的场景, 表现出诗人面对家乡变迁的无奈和哀婉。
作者介绍
贺知章(659—744), 字季真, 号四明狂客, 是唐朝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他的诗文以绝句见长,风格独特, 清新潇洒。 除了《回乡偶书》, 他的《咏柳》也十分著名,广受人们喜爱。
总结
《回乡偶书》不仅是贺知章个人情感的抒发, 也反映了唐朝社会的一个侧面。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熙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